项目名称: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
位置:广东
设计公司:CCDI东喜影工作室
摄影师:张超,胸臆朱
土地几乎是梯形的,四周是农舍和农田,被乡村公路分为南北两部分。该遗址的西南部有一条小河,在河的南侧是半月潭和祖庙。该站点的西北侧从视觉上看向高山。东侧的乡村道路是进入该地点的重要道路。在乡村道路和站点之间是一片绿地,上面有两棵老树和一排竹子。再往东是中山纪念小学。我们将地块的两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用砖石墙将其南侧和东侧封闭,使其向西北山区敞开,形成清晰的场地定义。农村公路东北侧的砖墙和混凝土鹅卵石路面围成一个半月广场,主楼位于西南梯形土地中心的高架木地板上。考虑到主要用于老年人和儿童,木地板与室外空间无缝连接。公共厕所位于东北侧,与主楼外部的围墙结合在一起。社区中心的主体是4Mx4M圆柱网络的正交框架,具有3米高的使用空间。1.5米的三角形斜屋顶支撑在3米以上。均匀,稳定的光线从朝北的高侧窗进入房间,形成舒适的室内光线环境。在三角形的下部,将200mmx200mm的“ U”形钢槽设置为屋顶排水设施。
屋顶悬于1.5米外,形成了外部走廊的开放檐口空间。东北部的高架空间形成为主要入口。西侧和南侧的大檐檐与室外庭院形成空间过渡。南部檐口保持尽可能低的高度,以构筑附近的竹林和遥远的山丘。东南侧的屋檐空间与矮墙形成一个狭长的围墙。通过空心的矮墙,东南侧保留的植物渗入院子,形成景观。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划分,以适应未来使用的不确定性。乡村景观的本质使我们采取了不同于城市的建筑模式。天然材料(以木材和砖块为主要材料)被用来以“天然”方式干预场地的翻新,为剩下的老人和儿童提供温暖的庇护所。建筑物的主体是木框架系统,以南部松木为主要材料。为了减少施工难度,我们将梁和柱的截面尺寸调节为200mmx200mm,杆之间的连接采用榫连接。除面向北农村公路的一楼外墙外,大部分外墙是玻璃框门,并用木斜纹填充,外墙部分填满了部分突出的蓝砖砌体。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外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局部实景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平面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平面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剖透图
河源法昌文化活动中心剖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