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格式:jpg
文件大小:14.95MB
项目名称:崇明稻米文化中心
位置:崇明
设计公司:UD设计研究室
对于崇明最初的印象,是上海边上的一个小岛,也听说过大米很不错,不过没有真的尝过崇明的大米。这一次的崇明稻米文化中心二期项目,与这一切有了深入交集。新村乡位于崇明岛的最北端,靠近南通。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加上土壤属沙性土,渗透性好,pH呈弱碱性,这里的土地非常适宜优质水稻生长。遵钟秀之造化,得天然之恩赐。稻米成了这里最亮丽的一道自然景观,给当地人传递着安全美好的信号,牵动着他们的肠胃与人文。新村乡政府以稻米中心为平台展示,建成了稻米文化中心一期,作为一种探索与尝试。米的加工和生产是最表象的展示,米文化的传递则是其中的深意。将二号粮仓改造成稻米文化中心二期,连接起一期和二期,是这一文化传播的更深入酝酿。风光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在这里交汇,成为大自然给予这个项目的背景板。一切设计的过程,皆是由此获得的灵感。第一次去崇明是在1月份的冬季,整个岛的绿化和洁净程度令人惊叹。因为这个项目历时近一年,春的嫩绿,夏的翠绿,秋的墨绿以及冬的萧绿,串联成了四季的体验。对于建筑的整体的评估和勘测,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再次感谢海诚建筑路工的积极配合和指导。
粮仓一开始的场地可以说很“工业化”,完全成为器械工厂的临时库房,整个广场和室内存满了机器和吊机,房子破损严重,场地高低不平,对于改造来说非常困难。一是粮仓建筑体年代久远,存在结构受损等问题;二是保养不当,很多柱体和地基都已经开始倾斜和开裂。原有场地一共是五栋老建筑,其中靠近入口的一栋二层小楼年久失修,结构上已经不能再次使用,所以我们决定用钢架再建出一栋办公楼,二层小楼作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办公区。在入口的设计上,考虑到稻米文化中心一期与二期的关系,我们希望更多的村民在这里活动和互动,于是将入口延伸到里面。将美食体验中心与游客中心之间的广场,打造成对外的公共广场,入口设置在右端的长廊中间。这样既可以兼顾了运营上游客入口动线和集散需求,还能够让稻米中心二期更能融入到新村乡的日常村民生活中。空间改造中,历史符号是空间对于时间的记忆,往往是情怀和灵感最直接的来源点。
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新村乡仍使用的一个旧粮仓—一号粮仓,还保留着上方的通风窗和下方的粮食输送口。圆形输送口这个与“米”有着最亲近关系的元素,是粮仓最跳出的特点,成为我们当时最深刻的印象点。保留与沿袭,是我们设计这一建筑时的主线,保留建筑功能性的元素,沿袭“米”相关的构造。室内空间到底要承载哪些功能?这是在初步室内设计时首要考虑的,也是我们与新村乡政府反复讨论的点,更深层去挖掘运营与旅游的体验。最终的设想出炉,假如上海以周边的游客来体验稻米文化,必须是一场深度和趣味体验。不仅能下田地看稻米,能吃上好米好饭,更重要的是,可以参与制作特色米食或当地美食。基于场景体验,从游客服务中心到美食体验再到团餐空间,一个融合了从观感到互动,再到全方位人文体验的室内功能空间,就随着“米文化”的主线延伸出来了。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外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内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内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内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内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内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内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内部实景图
崇明稻米文化中心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