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建筑设计 / 文化建筑 2021-8-2 22:31

文件格式:jpg

文件大小:5.19MB

项目名称: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

位置:宜昌

设计公司: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00

809工厂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郊的下牢溪中,距离市区约30分钟车程,曾经是老三线兵工厂,1990年代逐渐停产并废弃。项目用地面积约3公顷,建筑总面积约1.3万平米,整体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工厂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形成新的使用功能,使废弃工业设施复活,进入当代生活。厂区内建筑分为酒店部分及配套娱乐部分,酒店部分由含有大堂、艺术展厅、四栋客房、西餐厅组成,配套娱乐部分由接待中心、中餐厅、书吧、时光礼堂、亲子活动中心及崖顶茶吧组成。其中新建的崖顶茶吧因其特殊的选址和轻盈的气质,成为了厂区内较为吸引眼球的建筑。崖顶茶吧的选址位于809厂区西南的山坡上,一侧为平缓的坡地连接厂区内的酒店建筑群,另一侧则由于山体被河流侵蚀,形成了喀斯特地貌特有的陡峭的悬崖。此处自然环境优美,站在崖口向西眺望下牢溪上游,具有绝佳的风景,是厂区内难得的一处自然风光的“绝美之地”。更令设计团队印象深刻的是,站在山崖下的溪边,溪水、石崖、和山顶的植被组成了一幅极具美感的画面。


场地选址位于半山腰,属于厂区内活动流线的端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从客房方向来到选址地,需要向上爬一段山路,这段向上的步行道路,加强了场地的神秘感。建筑的具体选址,既要尽可能靠近崖边以达到更好的视野,又要保证安全,这给设计团队及施工团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过严格的灾害排查和地质勘测,建筑被选址于山崖岩石边缘内退3米,刨去表面土层,地基是坚硬的石灰岩层,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保证房屋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良好的建筑视野。2016年,业主曾经在项目规划时提出在厂区内创造50个“吸引眼球的拍照点”的想法,而崖顶茶吧则被视为这些点中的重中之重。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崖顶建筑的设计,改变旧工厂的沉闷氛围,从而激发老厂区的生命力。建筑的功能被定义为休闲茶吧,供入住及参观的旅客休闲、饮茶、观景。落成后,它将成为厂区内相对私密、幽静的休闲空间,同时具有整个厂区内最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景观观景面,为整个厂区提供一处具有品味和调性的精致生活场所。设计的出发点是对“繁与简”、“轻与重”两对变量的思考。


建筑的体量设计从最简单的长方体出发,长方体长边垂直于悬崖边缘,整体向悬崖外挑出约3米,方体底部由钢柱支撑架空,形成了悬浮于悬崖之上的视觉效果。根据建筑4个观景面的景观效果好坏,设计团队将方体顶面西南角及东北角的顶点高度进行提升,西北及东南角的顶点高度进行降低,此举使建筑体块的原有的4个长方形立面转变成为了4个不同的梯形立面,西、南两面较大,东、北两面较小。由顶面不同斜度的四边放样形成一个扭转曲面,也使得原本简单的建筑体块变得灵动。建筑体块的推敲从“简单”出发,以“简单”设计手法产生“复杂和生动”的视觉效果,令建筑和周边环境达到既整体又生动的动态平衡。


为了表达建筑在环境中“轻”的状态,设计团队选择了玻璃及白色铝板作为建筑外观材料。东侧、北侧立面及屋顶使用了白色铝板,视觉上对建筑体块形成包裹,西侧及南侧立面则选择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室内空间提供了连续的观景面。建筑整体由8根钢柱支撑,西侧和南侧都有巨大的悬挑,再加以建筑底部灌木的遮挡,建筑达到了仿若悬浮于空中的效果。建筑照明以内透光为主,仅在铝板穿孔部分后设置有光源,在夜晚形成独特的图案。设计团队认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建筑室内空间应该是平静且简约的,不应该因为过于繁复影响人们观赏窗外的自然美景。崖顶茶吧的室内采用了白色和木色作为主基调,墙面和顶面均为简单的白色,地面面采用浅木色地板,舒适且温馨,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洒下,将美景引入到室内空间。


建筑室内功能分别为茶厅、吧台区、卫生间、杂物间。茶厅部分在靠近西侧设置了高差,形成了向西观景的阶梯,也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区域,给空间带来变化。空间内的家具也选择了相对舒适的布艺沙发和单人座椅,辅以少量的重点照明,烘托了空间的清新宁静的休闲氛围。室内屋顶的结构暴露,充分展示了空间与结构一体化设计的魅力。“Z”字型分布的钢板梁随着屋面的扭动而变化,形成三维曲面的效果,成为空间的唯一的主角。在设计屋顶的过程中,设计团队采用了巧妙的构思方法:虽然顶面最终的效果是扭曲曲面,但却是由直线旋转放样而成,依据此逻辑进行结构设计,得出每一根梁都是直线,只是通过调整水平角度的变化产生曲面效果。这种设计逻辑不仅直接有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集约性。室内空间中,钢梁依据一定间距布置,形成具有秩序的节奏感,同时兼具装饰性。正是这种结构和构造美学让设计团队决定将屋顶的结构完全暴露。崖顶茶吧为钢结构建筑,复杂的地质环境,底板大跨度外挑,梁托柱转换,以及扭动的异型屋面等都成为结构设计的难点。其中扭动的屋面设计与实现既是工程中的难点与亮点,也是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深度配合的结果。


在兼顾施工空间秩序感、施工可行性的条件下,设计团队将建筑屋顶按照1.5米模数进行等分,每等分按照对角线再分割为两个相对的三角形,通过对三角面准确的定制加工,拼接形成了异型的扭动曲面。室内屋顶的支撑并未采用传统的工字钢梁或箱型梁结构,而是采用了定制异型钢板梁作为支撑方式,屋顶轴线及对角线均设40cm高钢板梁,既保证了屋面三角钢板的焊接附着点,又呈现出钢板梁随着屋面扭动变化的独特节奏及韵律。屋顶外部材料也采用了直的铝单板型材屋面进行装饰,进一步暗示、体现屋顶的建构思路。


由于室内空间需要结构暴露,板顶的灯具管线均需要在屋面顶浇筑之前提前定位布置好,这也考验了多专业之间的设计施工配合默契程度。崖顶茶吧是三文建筑设计的第二个和悬崖有关的项目,也延续了设计团队对长久以来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思考:设计应该从建筑所在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场所性出发,关注人工物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关系,既尊重自然,又适当的表达建筑的存在性。建筑应该和周边环境是一种共生关系。周边自然环境为建筑提供背景、条件和基地,而建筑的出现为环境增添了人的因素,成为环境与人之间的连接点。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崖顶茶吧位于历史厚重的809厂区内,如此当代的设计语言使其在整个项目中显得尤为突出。而这种反差也代表了设计团队对处理类似问题的一贯思路:厚重的文化和历史需要被保护,但是更需要适当的创新和激活,设计师应该在对立和冲突中寻找平衡,让旧者更旧,新者更新。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1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2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5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4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3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6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8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9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外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10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1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2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3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内部实景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平面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平面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剖面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剖面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立面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立面图



宜昌809兵工厂遗址改造的崖顶茶吧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