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启示:苏州工业园区跨越的关键秘匙
园林吧3月10日来自昆明信息港的讯息内容:
专题动机: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稳中求进、创新推动、跨越发展,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努力奋斗的新发展目标。
新的任务、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昆明需要更高的标杆、更广的视野。
继北京、天津、成都三城经验报道后,本报近日再赴东莞、深圳、苏州、杭州、上海等城市,就城乡规划、园林绿化、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实地采访。
本报今推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国际经验,打通机制关节,坚守规划,实现跨越的成功“秘匙”。
18年前,苏州城东的金鸡湖畔,还是湖泊连片、鱼塘纵横的低洼之地,除了茭白、莲藕,几乎再无其他出产。
18年后,在这片荒地上崛起的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名扬全球——以不到中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汇集了86家世界500强企业,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28个。
1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左右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主要经济指标对全市的贡献份额比开发初期提高了8倍,已成为区域发展强劲引擎和主要增长极。
短短18年,组组数据总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2003年,园区经济总量就达到开发前苏州全市水平,等于10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2005年,园区率先高水平达到江苏省小康指标;2008年,园区创造了GDP超千亿、累计上缴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的“四个超千亿”成绩;2011年,园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仅仅18年,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巨大成就,为各级各类开发区乃至全国各地展现了一条清晰完整、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它不仅是我国中外合作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开发区,更为中外合作和国内各类开发区的建设提供了范例。
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苏州工业园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用10年时间重建了一个新苏州。更大的意义在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在华东地区,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个没有机场、没有海港,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缘何能在18年间,建起这样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是什么让苏州工业园区产生了“一天创造1个亿的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万美元外资”的奇迹?成为“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并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园区经验?
相关专题与更多苏州新闻资讯请查阅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