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勿成植“数”造“零”
编者:一年一度的植树节(3·12)过去了,有关提倡植树的软文也是不少,各地植树活动也是热火朝天,“用木一块,栽树一棵”等主题和口号激发了人们人们植树的热潮,得到了众人的积极参与,下面是关于植树造林的短篇:植树造林勿成植“数”造“零”。
植树之所以重要到专门设“节”,目的在于提醒国人:加快经济发展,莫忘生态平衡;绿化祖国山川,造福人民大众。然而,各级领导干部在抓义务植树工作的同时,必须警惕“植数”现象的发生。
植树,当然要讲“数”。一般而言,植树是多多益善。然而,植树不是“植数”。树苗栽下了,就需要用心浇灌护理,促其成活长大,而不能只点个“数”、凑个“政绩”就算完事,更不能无“种”生“有”。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将植树变为“植数”。有的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懂得因地制宜,明明有些树木不适宜在此地生长,却非要种下去,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有的随意玩弄数字游戏,明明没有植那么多,却非要把“泡”吹得老大,搞浮夸虚报,只见“数目增”,不见“树木长”;更多的是重栽轻管,植树的时候搞得轰轰烈烈、全民动员,植树结束后,管理工作无人问津,辛辛苦苦换来的植树成果毁于一旦。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实际上是在滋养我们的生命带,受益者是我们每一个人。因此,生态工程丝毫马虎不得、糊弄不得。对于植树,不仅要在“植树节”大张旗鼓地植,更要在气候、环境等适宜的时候坚持不断地植。领导干部不仅要亲力亲为起模范带头作用,更要以对党和国家、对子孙后代切实负责的态度,把本地的植树绿化工作长期地组织好和落实好,绝对不能只去做做样子,让人“照几张”、“拍几下”。同时,有必要尽早建立健全生态工程的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惩那些一手制造“植数造零”的责任人。
链接阅读:绿化工作务必监管并重(来源:太和网 薛全伟)
植树节刚刚过去,各地都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活动,但有不少地方在绿化工作中搞起了形式主义。有的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随便挖个坑将树苗栽上完事,成活与否顺其自然;有的连包树根的塑料袋都没去掉,就将树苗埋进土里;更有甚者,为了让领导做个样子、摆个姿势、留个影像,把老百姓刚栽的树苗拔出来让领导重栽。难怪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春天种,夏天黄,冬天死了进灶膛,来年植树接着忙”。如此植树,栽下的不是树木而是祸根,生长的不是绿色而是形式。那些刚刚栽上的小树苗,小小“年纪”便成为形式主义的受害者,没遭天灾,先受人祸。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绿化造林任务就表面应付,搞形式主义,而应当统筹规划、植管结合,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收到真正的效果。
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时,广大干部群众要做到既重栽植、又重管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植树的后期管理工作。一要坚持浇水,有条件的施些农家肥,确保树苗成活;二要确定专人护林,未建护林房的要尽快想办法解决;三要制定具体的林业奖罚措施,形成林网管理气候;四要对盗拔或有意破坏植树的人从重处罚,同时也要加强对牲畜的管理;五要对造林质量跟踪到底,实行谁规划谁实施、谁监理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谁包干谁管护的责任追究制,切实消除重栽轻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