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发展历程初探
在古老的草本花境中,花卉布置在矩形方格中,很少对花色、叶子作尝试搭配。但这一时期的花境摒弃了规整方式,采用团块状搭配布置,并注重色彩的搭配。Gertrude Jekyll也许是第1个提倡在花境设计中注重色彩的园艺师,不仅如此,她还提倡运用叶色和叶形,以“飘带形(drift)略呈45度角布置花卉,所以一定有部分花卉是彼此重叠的,用这种方式来彰显好的植物景观而隐藏不良的景观。William Robinson 主张成组成丛的布置植物,并使得混合花境和岛状花境得以宣扬,而且大力提倡运用野生花卉。William Chamber 将花境中的花卉呈点穴状种植,获得色彩、形式、风格、质地和季节性的趣味混合。另一位女园艺师Ellen Willmott ,是个植物学家和植物收集者,将蔷薇属等蔓生种类运用于花境中。
以前只有大规模面积的花园才值得设计师设计,而随着园艺的平民化,加上大量的植物引进以及出版物的流行,广泛大众的中小型尺度花园也需要精心设计,花园设计更融入人们的生活,草本花境、混合花境、岛状花境是花园中的常见形式。这一阶段,除了普通居民花园中的花境作品外,还有很多关于大型地产上花境,花境艺术得到了园艺界与大众的普遍认可,而且其它国家也竞相模仿。花境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柴郡的阿利(Arley)庄园中的两个对应式花境,可追溯到1840年,可称得上是英国最古老最漂亮的对应式草本花境。花境的优美景观得到William Robinson 和Gertrude Jekyll的大力推崇。如今这个花园被评为欧洲50强花园,而这个花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20世纪及以后园艺全球化与花境的世界性发展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单纯的草本花境维护成本较高,所以草本花境逐渐向混合花境、灌木花境发展。花境是当代英国花园的支柱。正如园艺师RussellPage所说,当其它国家的花园主人要求“一个英式的花园”,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与房屋相连的混合花境”。可以看出花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随着引种技术的成熟、出版物增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园艺界的国际交流增多,英国的花境纷纷传向国外,如加拿大、美国、瑞士、法国、中国等。加拿大最著名的是1904年建造的温哥华布查特花园中的花境,有单面观赏、双面观赏花境,有的以宽广草坪为背景,有的以低矮灌木为背景。1907年,美国杜邦先生在美国费城的长木植物园中创建了第1个花卉园,其中大多以花境形式种植1a生植物、球根、灌木、观赏草等,景色迷人。1977年,瑞士的苏黎世植物园,其中的地中海植物区中有大量花境景观,由葡萄风信子、阿福花、茄参属植物、熏衣草、芸香属植物等组成的花境让人充分享受视觉和嗅觉体验。1990年,法国巴黎的安德烈。雪铁龙公园中的“动态花园”,由成簇的羊茅属、蒿属、蓟属和毛蕊花属的大量野生植物精心配置的花境组合而成。我国上海也从2001年起,在一些公园绿地及街头绿地中应用花境,都取得了较好成果。
2 花境艺术发展脉络探析
纵观花境艺术的历史形成,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存在于皇家贵族的大型花园,一条存在于普通居民的小型花园。
皇家贵族的大型花园引领时代潮流,并且皇家贵族与国外交流机会较多,所以花园常受国外的影响较大。文艺复兴时期,皇家贵族花园受意大利的影响,开始兴起设计精美的花坛,并在花坛及花园四周常以常绿植物镶边,在园艺上用border一词表示这种边境形式。17世纪,皇家贵族花园受法国和荷兰的影响,崇尚大规模的规则几何式造园手法,而花卉在其中应用很少。18世纪,经历了漫长的规则式修剪树木景观及规整花坛后,一些浪漫主义诗人及园林设计师开始寻求新的园林景观,加上受当时中国自然式园林的影响,在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林。花坛边境(Border)脱离了规则花坛,在其中种植多种草本花卉,并考虑多季节的观赏效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较自然的花卉应用形式,园艺上用flower border 表示这种花卉应用形式,称之为花境。随后又逐渐出现和发展了岛状花境、混合花境、灌木花境等。最初普通居民为了获得蔬菜、药草及香料,在房屋附近的地块中丛状混植蔬菜、药草及花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注重花卉的观赏性,在花园的边缘混植多种草本花卉,与现今的花境在形式上都有着相的生活。一些设计师推崇的花境艺术深入到大众花园,花境艺术达到顶峰。
花境经过这两条脉络的纵横交替发展后,如今被广泛应用于私人花园及公园中,并且广泛地被其它国家效仿和创新,成为国际性的一门艺术。总之,花境艺术的发展是由实用到审美艺术转变的历程,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是植物种类逐渐丰富以及设计师不断创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