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闲置土地景观规划设计处理的思考
依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多依赖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措施包括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已经建立和讨论了有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点和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城市闲置土地的处置问题,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只是一方面,何况,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的处置规定一般闲置土地需等闲置满两年期限后才可作出重新安排,说明闲置土地的事实认定需要两年以上的刚性时长,那么闲置的两年时间,对城市各方面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怎么办,所以,对于闲置土地的处置,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城市规划体系的指导性和约束力,从闲置土地给城市造成的问题直接入手,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景观形象为目标,对城市闲置土地的处置方式提出几点建议,配合国家土地管理工作,以期将闲置土地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显性或隐性损失减少到最小,促进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
2 城市闲置土地景观规划设计处理--关于城市闲置土地景观化处置的几点建议
2.1 利用城市闲置土地发展都市农业景观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 City Countryside),原本在英文中的意思是“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中,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土地,由居住在城市的人耕作,这就是“圈中”所确定的特定区域概念。在日本,城市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城市郊区耕地非农化也随之加速,于是原先残留在城市中的零星土地开始受到重视,其生态效益在都市农业的方式下得到改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都市农业的方式,针对原本为耕地被直接划拨为建设用地,但从未被用于建设开发的土地,即未被人为破坏又无污染的土地,可直接利用其种植农作物,可以重点考虑栽植蔬菜果树、花卉等,例如日本东京的“插花型”农业从而既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又可以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农田景观,为城市景观带来新的空间特质,实现“田园城市”的设想;还能有效的发挥城市闲置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将城市闲置土地建设成为城市临时休闲绿地目前最常见、最简单的方式是铺设草皮,但是草坪毕竟景观效果单一,种类单一,提供的生态效益也较差。有测定结果显示,一般草坪的吸尘率为8%,灌木结合草坪形式的吸尘率为21%,乔灌草形式的吸尘率为40%。由此可见,不同绿地类型的生态效益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在对闲置土地进行绿化时可以考虑结合乔木、灌木种植,甚至作为将来场地建设的储苗基地,不仅能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形成较丰富的景观效果。笔者认为目前有人提倡将闲置土地作为苗圃使用,不失为一个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做法,但如果场地位于城市重要地段或人口密集区,就应该兼顾社会效益,考虑对其进行简单的城市自然开放空间设计,交由一些新生设计人员甚至在校学生进行设计,既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又能为周围市民提供一个具有休闲功能的临时绿地,适当的放置一些休闲及活动设施,满足人的基本休闲需求。甚至结合将来规划项目的特质,提前对场地进行场地标志性景观设计,例如雕塑、摆设等。
2.3 作为艺术创作设计园地,兼顾场地历史延续对于一些曾经开发建设过、使用过,但使用期满而未被新的开发商马上重新开发建设的闲置土地,场地内一般都保有原先的遗留建筑物或者构筑设施。可以依赖城市设计创意人员的智力和创造力,通过转换功能,废物利用等手段进行改造和设计,激发场地活力,建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城市空间。
3 城市闲置土地景观规划设计处理——结束语
对城市闲置土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化处置思路,不仅能直接解决闲置土地给城市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还能弥补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闲置土地部分规定上的不足。具体实行中,可以利用有关规定收取的土地闲置费进行这部分工作,结合产业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闲置土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化处置是一条回报多于投入,有益于城市发展建设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