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闲置土地景观规划设计处理的思考
我们先来了解下闲置土地的概念——闲置土地,是指已经批准使用,但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开发或中途停工满法定期限的土地。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到2004年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闲置、空闲或批而未供土地共近4000万hm2,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由此可见,闲置土地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在城市中,如果闲置土地大量存在,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找出应对之策处置闲置土地,从而改善闲置土地给城市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城市闲置土地景观规划设计处理--城市闲置土地带来的主要问题
1.1 破坏城市景观形象城市土地如果长期搁置不用,无人问津,会导致杂草丛生,久而久之变成城市中的一片“荒野”,期间被大量建筑废料、废旧破烂、生活垃圾占据,使得城市环境变得脏乱。部分城市流浪者和无家可归人员常选择在此随意搭建栖身之所,一些社会闲杂人员也在此聚集,更使得原本萧条的土地变得更加杂乱。
1.2 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土地资源的大面积开发一般会造成区域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快速演变,从而破坏原有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因为其开发过程本身具有极强的粗放性,缺乏相应的生态补偿和水土保持措施,所以造成土地原本较完整的生态结构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于是,导致原有植被过度消耗,生物量减少,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而城市热岛效应也得不到改善,不利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建设。
缺乏植被或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土壤会逐渐退化,这对维护城市空气质量非常不利。因为土壤能通过微生物、物理和化学的过程移除污染气体,而研究发现,退化土壤的吸附作用效率不如健康土壤强。而且,裸露的地表还会增加空气中的低层较粗砂砾含量,例如,北京沙尘天气的形成与本地沙源就有很大关系。
1.3 不利于城市周边耕地资源保护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突出,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2008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中表明,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净减少61.01万亩,减幅0.03%,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大所带来的后果却是城市周边大量耕地被占用。然而,在城市的实际土地利用过程中却同时存在着大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即闲置土地问题。
1.4 影响城市整体功能发挥2005年6月,根据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一期未开发土地的调查,现在全国房地产开发商手里逾期未开发的土地有近40 万亩。中国土地学会副秘书长邵捷传说:“虽然房地产商手里的积压土地不是最多的,但通常是地段最好,价值最高的。”开发商手中囤积了大量土地,延迟开发的做法将会导致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中,占据城市优越区位的土地得不到优先使用,使得土地的区位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原本规划的城市商务中心得不到发展,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因而呈现不合理的状态,最终将牵制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使得城市的整体功能发挥不出来。
因此可见,城市大量土地闲置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极其不利。违背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与建设可持续性社会的宏伟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威胁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十分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