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植物资源与国民经济
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农、林、牧、副、渔业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植物有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等,都取自于植物;即使各种家畜、家禽、鱼类等的养殖,也需要植物作为饲料来源。在工业方面,无论是食品、油脂、制糖、制药、建筑、纺织、造纸等工业,或是橡胶、油漆、酿造、化妆品等工业,甚至冶金、煤炭、石油等工业都需要植物作为原料或利用到植物的产品。
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开发出新的抗肿瘤药物喜树碱、三尖杉碱、美登木碱,及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莨菪碱、草乌碱,抗疟新药青蒿素,治疗冠心病的丹参酮,治疗高血压的萝芙木碱、罗布麻碱等;其他还有鱼腥草片、冬凌草素片、苦参肠炎片等等。我国已开发出大约200种植物新药,其中90%源于野生植物。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产品开发也迅速发展起来。如银杏叶提取物、金丝桃素、水飞蓟素、月见草油中的γ-亚麻酸、紫苏油中的α-亚麻酸、枸杞多糖等等。除药用植物之外,自野芝麻等植物中提取蜕皮激素用于养蚕业,促进蚕丝优质高产;自桑科植物中提取冶金工业用的桑色素,自大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乌饭树(Vaccioium bfaeteaum Thunb.)等提取食用色素,从地衣中提取树苔浸膏代替进口的定香剂等。近20年来,野生香料植物的开发利用也突飞猛进,由过去的原料精油出口为主,逐渐成为香精香料出口,配制的香精品种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650余种。我国芳香植物有600余种,其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已知有400余种,已批量生产的约200种。我国的肉桂油占世界总量的90%;八角茴香油占世界总量的80%,其他出口量大的有柠檬油、薄荷油、樟油、香茅油、山苍籽油和桉叶油等。我国较为重要的野生果树有300多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50余种,其中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越橘、西番莲(Passion Flower)等开发的饮料、保健食品都占有一定的市场。在我国,植物胶以往多依赖进口,近年来相继开发出槐豆胶、田菁胶、胡芦巴胶、决明胶、胡里豆胶等多种可替代进口的国产胶。在印染、冶金采矿、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部分或大部分取代了进口的阿拉伯胶、瓜尔胶等。我国中草药等功能性化妆品、日用品的研究开发也取得较大突破,如茶皂素洗发香波、白芨系列护肤品、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系列化妆品以及两面针、草珊瑚等药效牙膏等。
随着现代植物育种技术的迅速发展,栽培植物的优良品种不断涌现和推广,将更加丰富和利用植物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国民经济实力。因此,植物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加以珍惜、研究,合理利用与保护。
四、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意义
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极大地恶化了植物的栖息地、极大地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全世界热带雨林每年以10%的面积消失,连续的生态系统成为支离破碎的“岛屿”,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不适宜的气候使诸多植物难以适应而灭绝。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保护监测中心估计:全球约有10%的植物面临灭绝,已有5-6万种(约占全世界植物种数1/5)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现存的物种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在消失,而每种植物的绝灭又将导致相关的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在我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多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中国珍稀濒危植物》首批公布的388种植物中,濒危物种121种,稀有物种110种,渐危物种157种。不少热带地区的珍贵树种如版纳青梅、海南坡垒(Hopea hainanensis)、海南紫荆和红罗等,亚热带地区的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等均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植物界形成了数十万种植物。无数类型的遗传性状,犹如一个庞大的天然基因库,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是自然界中最珍贵的财富。植物种质资源的良好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对于植物的引种驯化、品种改良、抗性育种等方面将发挥出巨大作用。有的基因赋予植物很强的抗逆性,是改良和提高各种作物抗逆性的源泉;有的基因编码特殊的蛋白质和酶,是改良作物品质的材料;有的基因调控次生代谢,是合成医药和各种工业所依赖的化学成分原料。丰富的植物基因资源,是科学家们进行远缘杂交和基因工程手段、有目的地创造新的植物类型的物质基础。例如,杂交水稻为我国水稻增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成功有赖于在海南发现的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美国从中国东北搜集去野大豆,通过杂交,育成抗旱、抗病毒的新品种,扩大了栽种面积并提高了单产,几年后并成为大豆的主要出口国。因此,一个物种的绝灭也就意味着某些特殊基因的永久丢失。
植物和人类是地球生物圈内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植物的种类愈多、丰度愈高,人类对其影响愈小,则生态系统愈复杂、愈稳定。因此,必须保护环境,更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在加强对植物资源的调查、开展对濒危植物的研究,并实行就地保存--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迁地保存--建立各种植物园、树木园和百草园等,以及保存植物的干种子和基因库,制定和落实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充足的后备资源。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