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行道树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2.2 加强栽培管理
2.2.1 土肥水管理对虫害发生的影响
我市的行道国槐树从整体上看树势长势弱,许多树叶片发黄,叶面积小,叶薄,抵抗病虫害侵袭能力差,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就是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许多街道行道树保留的树盘面积小,往往在1个平方米以下,周围满铺水泥砖、沥青或混凝土,人为阻断了植物根系和地面大气进行的养分、水分和气体的交换。我们知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根系需要不断的从土壤中吸收o2,呼出co2,为吸收矿质养分提供能量。土壤中的矿物质需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变成可被吸收的状态,而微生物也要呼吸。土壤中的有机物腐烂后放出大量的乙烯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只有通过地面才能与大气进行交换。树盘周围硬化的结果使这些作用极大的减弱了。由于通气不畅,会造成根系窒息及受毒害而死亡。由于树盘小,周围完全硬化,根系只能在树盘附近有限的土壤空间内生长,不易向土壤深层和周围发展,造成植株生长衰落。这就是行道树易受虫害侵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行道树对虫害的抵抗能力,要从增强树势上着手,在加强土肥水供应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增大树盘面积,增加根系的生长、吸收空间,改善根际土壤的通气、透水状况,保持树体生长健壮,才能有效提高抵御各种虫害侵袭的能力。
2.2.2 整形修剪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我市许多路段的国槐树树型混乱,枝叶密集,内膛郁闭,是害虫良好的隐蔽栖息场所,对槐尺蠖97、98、99连续3年的观察发现,凡树型混乱,枝叶密集丛生的路段槐尺蠖发生的都较重,凡树型保持较好,内膛通风透光良好的路段发生的都较轻,98年对多年未修剪过的前卫路国槐强修剪后,99年观察槐尺蠖发生较往年明显减轻。所以搞好树体的修剪工作,保持树体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也是预防一些害虫侵袭的一个关键因素。
2.3 病虫害的生物控制
对病虫害进行生物调控是当今植保工作发展的趋势,以前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病虫害出现严重的“3R”(抗药性Resislance,再猖獗Resurgence,残留Rresidue)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相继提出了“生物防治”,“综合防治”以代替单纯的化学农药防治,但现在的综合防治等一般是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合改进,其主要对策仍然是“治”,因此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从根本上改变害虫管理的战略对策是利用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逐步代替目前的综合防治,生态控制亦指生态调控,指应用“种间竞争排斥原理”与“捕食者-猎物”,“寄生物-寄主”作用关系原理,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利用植物的“克生作用”对食植性昆虫的控制。如楝树能释放出一种生物碱,对昆虫有驱避作用。利用这些生态措施防治对城市病虫害的发生和城市的环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 结语
根据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对城市绿化进行合理的生态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措施,不仅加强栽培植物的营养水平,还要改善栽培植物的生存空间,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树立生态观念,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这些管理观念和措施对城市虫害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