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行道树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1.4 小木蠹蛾
主要为害树龄大,树势弱的国槐树,每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的枝干内越冬,从3月中旬开始幼虫在树干内蛀食为害至10月上旬。往往造成树干的千疮百孔,甚至整株枯死,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绿化美化效果。
1.5 国槐潜叶蛾
93~95年在我市环城南路发生严重,在5、6月份树叶基本被全部蛀掉,96年发生轻,而97、98、99以来连续三年未见为害
1.6 双齿长蠹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干韧皮内越冬。幼虫于5、6月在树干韧皮部蛀食为害,是该虫的主要为害时期。97年以前每年发生都较严重,当时曾调查干径在15~20厘米的树上每株全年发现折枝累计一般都达5枝以上。98、99年调查基本上未见其为害。
2.防治对策
2.1 树立园林虫害防治的生态观念
2.1.1 行道树种的合理配置及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目前保定市的行道树主要以国槐为主,由于它具有适应性强,易成活,所以在街道绿化中被广泛采用。在城区内国槐遍布于所有街道,占树木总数的80%以上。这种单一的树种种植模式对各种虫害发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量的单一树种给以其为食的害虫提供了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和隐蔽的生存场所,保证了害虫生长繁殖的需要。而控制其为害的天敌由于食物来源单一而不易生存,数量有限。由以上可以看出,行道树的单一种植模式是造成虫害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树种的单调栽植结构,增加树木种类是预防虫害所必要的,所以在行道树种类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多种树木种类的合理配置。
2.1.2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在绿化上不仅包括保护行道树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保护分车道绿地及其临街绿地内物种的多样性,这些地点是行道树害虫天敌的重要栖息场所,它填补了由于行道树害虫季节性变化而造成的天敌食物中断现象及提供天敌越冬场所。另外着重指出的是,菌类是绿地生态循环系统的最终分解者,生物体分解后主要以养分形式进入土壤、空气,进行下一次循环。所以菌类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它对于其他植物及其系统内昆虫的生长和生存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