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和宝贵的科学遗产
(三)丰富多彩
中国地域广阔、环境变化多,所以经过长期的影响形成许多变异种类,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论,植株习性、形态特点、生态要求和地理分布等差别极大、变幅甚广。小型的平卧杜鹃高仅5 - 10cm,巨型的如大树杜鹃高达25m,径围2.6m。常绿杜鹃的花序、花形、花色、花香等差异很大,或单花或数朵或排成多花的伞形花序;花朵形状有钟形、漏斗形、筒形等;花色有粉红、朱红、紫红、丁香紫、玫瑰红、金黄、淡黄、雪白、斑点、条纹及变色等;在花香方面,则有不香、淡香、幽香、烈香等种种变化。
(四)特点突出
在中国有许多植物是世界他处所无而仅产于中国的特产科、属、种,确实是举世无双的。例如银杏科的银杏属,松科的金钱松属,杉科的台湾杉、水杉属、水松属,柏科的建柏属,红豆杉科的白豆杉属、穗花杉(Amentotaxus),榆科的青檀属,蔷薇科的牛筋条属(Dichotomanthu.s)、棣棠属,木兰科的宿轴木属(Tsoogiodendron),瑞香科的结香属,槭树科的金钱槭属(Dipteromia),蜡梅科的蜡梅属,蓝果树科(珙桐科)的珙桐属、旱莲木属,杜仲科的杜仲属,大风子科的山桐子属,忍冬科的猬实属、双盾木属(Dipelta),棕榈科的琼棕属(Chuniophoenix),以及梅花、桂花、牡丹、黄牡丹、月季花、香水月季、大花香水月季、木香、栀子花、南天竹、鹅掌楸以及表1所列各属中的许多种。
此外,中国尚有在长期栽培中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品种及类型,如黄香梅、龙游梅、红花檵木、红花含笑、重瓣杏花等,这些都是杂交育种工作中的珍贵种质资源。尚应强调提出的是中国若干园林树木资源中具备有特殊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过去米丘林曾广泛应用海棠果于苹果的抗寒育种(抗- 35℃低温)而美国曾于1904年后大量用中国的板栗与北美板栗(Castanea dentata)杂交才解决了大面积栗疫病的灾难。近年来美国榆树大量罹病死亡,几至全部灭绝,后通过用中国的榆树与美国榆树杂交才培育出抗病的新榆树,避免了灭绝的灾难。
二、中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我国有关园林树木的古籍,除了各种以分类记载或医药为主的本草集等不计外,专门论述园林树木方面的亦极多。例如公元265 - 419年晋代的戴凯之著有《竹谱》,蔡襄有《荔枝谱》、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范成大有《梅谱》、韩彦直有《橘录》、沈立有《海棠谱》,而陈景沂所著《全芳备祖》论述了多种园林树木。此后,于1630年又有明代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1688年有清代陈溟子的《花镜》,而1708年清代汪灏、张逸少、汪隆、黄龙眉等人共同编著的《广群芳谱》,更为园林植物的巨著。
除上述列举的古籍外,散在民间世代相传而不见经传的优秀技术和优良品种亦极为众多,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今后希望园林工作者注意发掘整理和总结,并以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加以阐述提高,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