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种质资源介绍
牡丹花大而美,姿、色、香兼备,是我国传统名花,素有"花王"之称,"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牡丹早在唐朝即传入日本,约1656年后,欧洲国家陆续引种,20世纪初传入美国。其中,在英国和日本栽培较多,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牡丹园收集了世界各地大量的芍药属原生种,而日本的奈良、东京等地也有一些品种丰富的牡丹专类园。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牡丹的种质资源情况。
1.牡丹的种类
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为我国特产,约8种3亚种。栽培最普遍、品种最多的是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其次是矮牡丹、紫斑牡丹和杨山牡丹,而紫牡丹、卵叶牡丹、四川牡丹和大花黄牡丹栽培尚少,但为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野生种质资源。此外,尚有3个亚种和2个杂种,分别为银屏牡丹、太白山紫斑牡丹、圆裂四,以及延安牡丹、保康牡丹。
2.牡丹的品种
传统上,牡丹品种分为3类6型8大色,即单瓣类(葵花型)、重瓣类(荷花型、玫瑰型、平头型)和千瓣类(皇冠型、绣球型),有红、黄、白、蓝、粉、紫、绿、黑8色。目前全国栽培牡丹品种约800多个,着名品种有'姚黄''魏紫''赵粉''首案红''昆山夜光''蓝田玉'等。根据牡丹品种的花瓣来源,可分为2类4亚类,即单花类(含千层亚类和楼子亚类)和台阁花类(含千台阁亚类和楼子台阁亚类),亚类下再分为16个型,如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荷花台阁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托桂台阁型、金环台阁型、皇冠台阁型和绣球台阁型。
按照品种的种源组成和产地,则可将牡丹品种分为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黄牡丹品种群和紫牡丹品种群等,这对于牡丹专类园的建设更为重要。
2.1中原牡丹品种群
中国牡丹最大的栽培品种群,形成历史最悠久,约有600余个品种。包括由牡丹和矮牡丹演化而成的品种,以及以其为主要亲本的杂种品种,在杂交品种中,有些品种含有紫斑牡丹的血统。以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为栽培中心。
2.2西北牡丹品种群(甘肃牡丹品种群)
包括由紫斑牡丹演化而成和以其为主要亲本的杂交品种,约有200多个品种。植株较高大,小叶数目多,花瓣基部具紫斑,如'黑旋风''蓝荷''富贵红''河州紫'等。主要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西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
2.3江南牡丹品种群
主要原种是杨山牡丹,但也有普通牡丹的参与,在江南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能够生长良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主要栽培区为安徽宁国、铜陵等地,如'玉楼春'等。
2.4黄牡丹品种群
包括由大花黄牡丹演化及其与普通牡丹杂交而形成的品种,如'Alice Harding''Argosy'.该种1936年由Ludlow和Sherriff引入英国,用作亲本培育出了花大而美的黄色牡丹品种。
2.5紫牡丹品种群
包括由紫牡丹演化和以其为主要亲本杂交形成的品种,如'Black Pirate'.紫牡丹J.M.Delavay于1884年在云南发现,1908年由Wilson引入英国,后传入美国,育出了一批花色紫黑的牡丹品种。
3.牡丹的栽培历史与文化意蕴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太平御览》中有"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的记载。至隋唐时期则广为栽培,此时已有'頳红''鞓红''飞来红''软条黄'等品种。唐朝牡丹的栽培中心为京城长安,当时,除了宫苑中大量种植牡丹外,在达官贵人以至平民百姓的住宅中也经常栽种牡丹赏玩。至宋代则以洛阳牡丹为天下冠。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了牡丹品种40多个。南宋时,四川天彭的牡丹享有盛名,陆游《天彭牡丹谱》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明代和清代,牡丹栽培中心则分别转移到安徽亳县(亳州)和山东菏泽(曹州),当时牡丹的栽培规模很大,花农种牡丹"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部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
历史上,牡丹的观赏栽培主要以专类园形式存在。唐朝兴庆宫的龙池东北处,堆筑土山,上建"沉香亭",周围遍种红、紫、淡红、纯白等各色牡丹,即为一专类园。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则描绘了一个大型牡丹专类园"天王院花园子"--"洛中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凡园皆植牡丹,而独名此曰'花园子',盖无他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至花时,城中仕女绝烟火游之".明、清时期继承了唐、宋传统,牡丹专类园造景形式一直延续下来。
如北京皇家园林中的牡丹专类园"镂月开云",植各色牡丹数百株,后列古松青青,乾隆曾赋诗云:"殿春饶富贵,陆地有芙渠;名漏疑删孔,词雄想赋舒。"有关牡丹的诗词、绘画、文学、雕塑、音乐、戏剧等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绘牡丹的诗词歌赋,成为牡丹文化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牡丹自唐宋以来成为众花之首,实因文人的大量咏颂而起,仅《全唐诗》中就有牡丹诗500余首。刘禹锡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而中书舍人李正封陪同唐文宗赏牡丹时咏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此后,牡丹被冠以"天香国色"的雅号。宋·张景修"花木十二客"以牡丹为贵客,因此我国庭院植物配置上,常将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同植于庭前,称"玉堂富贵",也表现了牡丹"富贵花"的文化意蕴。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把牡丹作为富贵吉祥、和平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悠久的栽培历史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牡丹文化。牡丹品种繁多,群体观赏效果好,最适于建立专类园。增加对牡丹的种质资源知识的掌握,对于在日后的园林设计中更好的应用牡丹材料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