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板块、廊道三概念
四、水面构素处理:
一般湖面以占据该绿地系统的20%、40%、60%为佳,当占据20%时,该湖面作为改绿地系统的嵌入式核心斑块,需要对外形轮廓进行一番处理,以自然曲线型为佳;当该湖面占据40%和60%的空间时,则以近乎圆形或方形为佳。同时,可通过优美的曲线去塑造湖岸凹凸的驳岸,然后通过其凹凸的驳岸按照60%:40%的聚散原则来划分湖面空间。
当然,也可对水系不进行空间划分,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斑块,一般小型水系可通过园桥直接将该水系划分为80%:20%,从而以其局部自身作为自身整体所处的基质的核心斑块,当然,对这部分核心斑块水系也要经过一番的处理,使其能承载较多的功能,从而能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核心斑块;对大型水系,则可以通过引入半岛、湖心岛、舫等等一系列手段来塑造核心斑块。
平面构图原则的应用问题:
众所周知,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主要体现在平面构图、立体构图和色彩构图,其中最重要的是平面构图,基本上平面构图具有较佳的艺术性和可操作性的话,一般可称得上是较佳的设计;但是,这种构图往往趋向于艺术性,而对景观该具备的生态性等其他方面把握不够,同时,这种艺术性又体现在长年累月的积累和艺术修养上,我们普通人一般不易把握。因此,我的这个三原则着重考虑了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通过引入斑块、基质、廊道来说明其生态型,通过核心原则来构筑微观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引入具有普遍意义(在地球大气层范围内长年有效,呵呵,开玩笑)的20%和60%这两个美学上具有巨大意义的数据(也有其他一些数据,但其适用性较差,局限性较大。另外,相信60%这个数据大家都很了解,但20%这个数据一般人很少注意到,其实,我个人觉得有三个数据较重要,即50%,60%,20%,其体现在50%稳定性最佳,但发展性趋于零,60%稳定性很好,同时有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也是实现渐变的重要途径数据之一,20%稳定性稍差,但具有很好的发展性,也是实现图变得重要途径数据之一。因此,就发展性和稳定性二者结合来看,我比较喜欢60%和20%,同时,若有人偏好用50%构图,一定要利用二维径向性,在另一维上引入60%这一兼具稳定性和发展性的重要数据)来体现其艺术性。
当然,在采用这三原则平面构图之前,我们首先需考虑的是该绿地系统所处的外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给我们要求和限制,需重点考虑的天(日照、风)、地(降水)、人(观赏者),尽可能让日照、风、降水和观赏者在我们构筑的微观生态系统中流动或传播,以便使其具有部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另外,我觉得艺术是有相对性的,作为设计者,不能仅仅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设计,有时业主的意见或许反而是正确的,同时,对于业主的合理性要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解构和重构的手法,按照这三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即满足了业主的要求,有从整体上不失其艺术性和生态性,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