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板块、廊道三概念
1、每一个基质必有一核心板块和外向的廊道;
2、核心原则:占据所属基质20%时空体系的板块具有很大的发展势和一定的稳定势,是为核心板块;
3、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按60%:40%的原则因具有很大的稳定势和一定的发展势,故一定程度上能取得相对较长的时空“瞬间永恒”.
先写到这里吧,各位有什么疑问,可尽管提出,不过,因本人能力所限,只限于小范围内的景观设计来进行讨论。不过可以告诉大家一句的是,一些成功作品可依据这三原则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甚至可以找出该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或许这三原则可以鉴定一些作品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吧。
下面将我对这三原则的一些体会总结说明一下:
一、总体布局及斑块划分:
举例来说,比如你要在一块绿地中建一块铺地,则可考虑该铺地占总绿地面积的40%或60%,只是占据40%时整个体系以观赏性为主,占据60%时以休闲性为主。再比如要对某块绿地进行空间划分,你可以先将其划为两块,其中一块占据60%,然后再对其中一块按照60%:40%的原则进行划分,理论上可以多层划分,但实际经验表明对小范围内的绿地系统以二到三层为宜,较大范围内的绿地系统以三到五层为宜。
二、乔、灌、草三者绿化布局:
一般而言乔灌投影面积应占据草坪、地被类面积的20%左右,以作为该绿地系统的核心斑块,且乔灌应尽可能占据该绿地系统的周边或偏重于一角,同时乔灌中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或许是老子所谓的“以无生有”吧),至于乔灌搭配,则要求不是太严厉,只要满足乔木数量占据乔灌总数的20%-40%为佳。
另外,关于绿地的核心斑块可以不是乔灌,也可以是树池,花池或花坛或色带,置石或假山等,也可使用一定的手法引入亭、廊或花架等来作为该绿地的核心斑块,只是后者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手法在新引入的构素中加入一些新元素或在原有绿地中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以期加强现代感的亭廊等建筑与原有绿地之间的某种联系。当然,小湖浅溪什么的也可以作为该绿地的核心斑块,只是对其外形轮廓有较高的曲线要求而已,初学者可能不容易掌握。
三、铺装地面的斑块构成:
首先对铺装地面按照60%:40%的原则进行空间划分,对铺装地面划分到最小构成单元后,应确保尽可能多的斑块作为构图基质从而按照核心原则产生出其自身的核心斑块,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尽可能的确保整个铺装地面的核心斑块处于视觉焦点处,同时尽量的削弱其他斑块的影响,这其中当然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手法。另外,可以采用抬高或降低地面高程,改变地面铺装材料或铺装材料颜色,或在两种斑块间采用具有强烈反差的铺装材料来划分斑块空间。
常见的作为核心斑块的构素有亭、廊、花架、花池、花坛、置石、假山、嵌入绿地、高台、雕塑、喷泉等。另外,针对特殊情况,也可采用几种构素来共同作为某一铺装基质的核心斑块,只是要小心处理,可考虑在这几种构素中置入某些共同的元素如某种颜色,某种外观材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