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方案(案例分析)
来源:景观中国 2011-08-14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2.3 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应用乡土物种形成绿化基底,整个绿地系统平行于永宁江分布如下几种植被类型:
第一带,河漫滩湿地,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以下,由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构成,包括芦苇、菖蒲、千屈菜等
第二带,河滨芒草种群,在一年一遇的水位线与五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九节芒(提供拉丁名)构成单优势种群,是巩固土堤的优良草本,场地内原有大量九节芒杂乱无章地分布,可进入性较差。经过设计的芒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
第三带,江堤疏树草地,在5年一遇的水位线和20年一遇的水位线之间,用当地的狗牙根作为地被草种,上面点缀乌桕等乡土乔木,形成一条观景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坐椅和平台广场;
第四带,堤顶行道树,结合堤顶道路,种植行道树;
第五带,堤内密林带,结合地形,由竹林、乌桕、无患子、桂花等乡土树种,构成密林,分割出堤内和堤外两个体验空间:堤外面向永宁江,是个外向型空间,堤内围绕内河湿地形成一个内敛式的半封闭空间;
第六带,内河湿地,由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湿生植物构成,如睡莲、荷花、菖蒲、千屈菜等;
第七带,滨河疏林草地,沿内河两侧分布,给使用者一个观赏内湖湿地和驻足休憩的边界场所。
第八带,公园边界,在公园的西边界和北边界,繁忙的公路给公园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减少干扰,设计了用香樟等树种构成的浓密的边界林带,使公园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规划设计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