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方案(案例分析)
相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子,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子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意义是内敛的。因此,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大中见小”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现代城市公园和自然地的大尺度和非精致,要求用对比的手法来营造小空间和精致感,这就是采用景观盒的主要原由。
空间本身是带有含意的,盒子的尺度、色彩和材料,以及盒子中的微景观设计,都传达了这种含意。它在两个层面上被赋予含意,第一个层面是直觉的、建立在人类生物基因上的、是先天的,是通过空间和构成空间的物理刺激所传达的;第二个是文化的,可以通过文字和文化的符号传达。这两层含意都是本公园的设计者想通过盒子来传达的。
在第一个层面上,盒子给人一种穿越感和在自然背景中对“人”的定义和定位。面对盒子,挑战和危险同时存在,由此产生美感:远望盒子时,它具有吸引人前往的诱惑力,因为里面潜藏着一个未知的世界,即所谓的可探索性或神秘性, 另一个指标是可解性。 而当人可迫近盒子时,这种可探索性和神秘性会急剧增强,并伴随着产生危险感,唤起紧张和不安的情绪;而当突然跨入只有一墙之隔的盒子内的时候,一个外在者变成了内在者,探索者变成了盒子的拥有者和扞卫者,盒子变成了“领地”.这种“神秘-危险-安宁”的变化,是盒子的穿越美感的本源。当然,作为公共场所, “危险”感的创造是以实际上的安全保障为基础的。所以,盒子的选址都在主要人流交通道路边或由道路穿越。
在第二个层面上,作为一种尝试,设计者希望通过盒子来传达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因此,8个盒子被赋予8个主题,它们是分别被称为:山水间、石之容、稻之孚、橘之方、渔之纲、道之羽、武之林、金之坊。
实际上,这种文化含义是否能被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个盒子因此而有不同的形式和产生不同的体验,并显示了设计和文化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盒子就像黄岩盛产的模具,人一旦穿越了一个盒子,就接受了某种塑造人的信息或符号,它将永远地附着在人脑中,成为塑造其未来状态的一种元素。
2.6 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实现公园的服务功能
公园是为市民提供生态服务的场所,因此,公园不应该是封闭式的,而应该为居民提供最便捷的进入方式。为此,公园的路网设计是城市路网的延伸,当然公园的边界以内机动车是不允许进入的。直线式的便捷通道穿过密林成为甬道,越过湖面湿地成为栈桥,穿越水杉树阵成为虚门,穿越盒子成为实门,并一直延伸到永宁江边,无论是游玩者还是行路者,都可以获得穿越空间的畅快和丰富的景观体验(图22-24)。
图22 柱阵与乡土野草
图23 公园中的竹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