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来源:互联网 2010-05-25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四、居住区道路绿地
由于道路性质不同,居住区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小道3种。主干道(居住区级)用以划分小区,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次干道(小区级)一般用以划分组团;小道即组团(级)路和宅间小路,组团(级)路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居住区的道路把小区公园、宅间、庭院连成一体,它是组织联系小区绿地的纽带。居住区道旁绿化在居住区占有很大比重,它连接着居住区小游园、宅旁绿地,一直通向各个角落,直至每户口前。因此,道路绿化与居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其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遮荫、减少噪音、防尘、通风、保护路面等。绿化的布置应根据道路级别、性质、断面组成、走向、地下设施和两边住宅形式而定。
(一)主干道
主干道(区级)宽10~12m,有公共汽车通行时宽10~14m,红线宽度不小于20m。主干道联系着城市干道与居住区内部的次干道和小道,车行、人行并重。道旁的绿化可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乔木作为行道树,以行列式栽植为主,各条干道的树种选择应有所区别。中央分车带可用低矮的灌木,在转弯处绿化应留有安全视距,不致妨碍汽车驾驶人员的视线;还可用耐荫的花灌木和草本花卉形成花境,借以丰富道路景观。也可结合建筑山墙、绿化环境或小游园进行自然种植,既美观、利于交通,又有利于防尘和阻隔噪音。
(二)次干道
次干道(小区级)车行道宽6~7m,连接着本区主干道及小路等。以居民上下班、购物、儿童上学、散步等人行为主,通车为次。绿化树种应选择开花或富有叶色变化的乔木,其形式与宅旁绿、小花园绿化布局密切配合,以形成互相关联的整体。特别是在相同建筑间小路口上的绿化应与行道树组合,使乔、灌木高低错落自然布置,使花与叶色具有四季变化的独特景观,以方便识别各幢建筑。次干道因地形起伏不同,两边会有高低不同的标高,在较低的一侧可种常绿乔、灌木,以增强地形起伏感,在较高的一侧可种草坪或低矮的花灌木,以减少地势起伏,使两边绿化有均衡感和稳定感。
(三)小道
生活区的小道联系着住宅群内的干道,宽3.5~4m。住宅前小路以行人为主。宅间或住宅群之间的小道可以在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草坪。特别是转弯处不能种植高大的绿篱,以免遮挡人们骑自行车的视线。靠近住宅的小路旁绿化,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如果小路距离住宅在2m以内,则只能种花灌木或草坪。通向两幢相同建筑中的小路口,应适当放宽,扩大草坪铺装;乔、灌木应后退种植,结合道路或园林小品进行配置,以供儿童们就近活动;还要方便救护车、搬运车能临时靠近住户。各幢住户门口应选用不同树种,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布置,以利辨别方向。另外,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如公共建筑的前面、商店门口等,可以采取扩大道路铺装面积的方式来与小区公共绿地融为一体,设置花台、座椅、活动设施等,创造一个活泼的活动中心。
五、临街绿地
居住区沿城市干道的一侧,包括城市干道红线之内的绿地为临街绿地。主要功能是美化街景,降低噪音。也可用花墙、栏杆分隔,配以垂直绿化或花台、花境。临街绿化树种的配置应注意主风向。据测定,当声波顺风时,其方向趋于地面,这里自路边到建筑的临街绿化应由低向高配置树种,特别是前沿应种低矮常绿灌木。当声波逆风时,其方向远离地面,这里的树种应顺着路边到建筑由高而低进行配置,前边种高大的阔叶常绿乔木,后边种相对矮小的树木。
街道上汽车的噪音传播到后排建筑时,由于反射会影响到前排建筑背后居民的安静,因此要特别加强临街建筑之间的绿化。
规划设计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