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六、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6.1 关于植物群落
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 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 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 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6.2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
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依存, 双方获利。例如: 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 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 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 互相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 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 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6.3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 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 城市绿化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只有把握历史文脉,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 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 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 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结束语: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立足与以人为本、人的需求,结合生态系统中植物个体、植物种间、植物群落等各子系统动态循环关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相互作用,其本质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