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 当前位置:园林吧 > 园林工程 > 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城市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来源:互联网 2011-11-14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三、生态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3.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 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 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 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 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 浅绿色的梧桐, 深绿色的香樟, 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 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2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m 高的黄杨球、3m 高的红叶李、5m 高的桧柏和10m 高的枫树进行配置, 由低到高, 四层排列, 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种, 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 可使观赏期延长。

  3.3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叶色多变, 冬季银装素裹, 景观各异, 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 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 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 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 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 常绿的比例占1/3~1/4 较合适, 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 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 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 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 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 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 感受满目青翠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3.4 草本花卉可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木绣球前可植美人蕉, 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堰柏, 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 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四、对比和衬托是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常用表现手法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 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 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 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比较适合。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 有的比较规整; 有的有一种动势, 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 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起伏和韵律有两种, 一种是“ 严格韵律”; 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 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 做到高低搭配, 有起有伏, 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 尽量避免布局呆板。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 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 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 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 色调加深, 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 以加强衬托。

  五、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使植物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5.1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置的树种, 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 尤其重要。

  5.2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置树种。

  5.3 要根据树种对太阳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地。

  5.4 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 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 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树木时, 应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配置适宜的树木。

  5.5 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 根据绿地性质, 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