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评论| 当前位置:园林吧 > 行业热点 > [评论]城市与花园(图)

[评论]城市与花园(图)

来源:搜狐 2012-02-17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该书以亚当夏娃的伊甸园为人类花园的起始,提出自己的认识:“惟独失去乐园之后,亚当才学到了一份坚韧,获得了一份勇气。伊甸园中的亚当无忧无虑,可也无力奉献。一切(包括妻子)都为他而存在。被放逐之后,是他为一切而存在:周边环境并不供他坐享其成,他惟有奉献自己,付出日复一日的汗水,才能使之成为人的栖居之地。从此,自我向世界深深延展,于是诞生了对自己以外的事物之爱(由此诞生了人类文化本身)。”这是神话传说的人类起源,而人类起源于花园则体现出人们对环境的理想,而人类与花园的关系也可想见。“夏娃的越界行为致使我们失去的东西,我们从未真正拥有,因为其间一旦少了人心,伊甸园就全然被我们浪费了。”由此得出“仅当周遭事物有了意义,人才成其为人”。这句颇含哲理的话。

  对花园的赞美使人们注意到园丁的作用,聂鲁达有一首《致女园丁》诗,将园丁设想为女性,有美与母性的深意。卡雷尔·恰佩克写于1929年的《园丁的一年》,被称为“深深领悟到生活才是园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里我们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似乎未有以园丁辛勤劳作得来感受,去对我们的社会及城市进行思考,尤其我们的城市建设,应从园丁对待花园那样,首先考虑环境对人的适宜。“人类创建花园这一事实想来颇为奇特,因为它说明人性中有某些成分并不自然而然地在自然界拥有歇息之所,我们得在自然环境中为之另辟一处憩园。”然而我们对园丁的认知,与西方文明将园丁视作艺术家的观念相去甚远,园林景观也仅限于私家制作,很少扩展到整个社会环境,可见我们的认识里带有许多狭隘。但传统绘画中对山水意境颇多讲究,人们还是将优美环境视为享受,不过那享受多为个人拥有,不大愿意发散到整个居住环境和社会里去,显出我们的隐秘与自私的特征。

  书中《柏拉图的学园》一章里谈到校园与花园的关联,细想起来似乎我们民国时期所建学校与此理念相符:“用于高等教育的场所其实历来与花园密切相关,无论是草木葱茏的著名古希腊学府、古罗马的别墅书院、中世纪巴黎的花木扶疏的圣热那维耶芙经院、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园、英式"花园大学",还是富有田园意境的传统美式校园。”另一章《伊壁鸠鲁的花园学校》也强调学校建在花园有培育新人如同培育新苗的寓意,且花园的环境美感对年轻人的成长及思想完善皆具备良好的作用。而从文学作品里花园的描写,使得花园在人类文明中得到延伸。《薄伽丘的花园故事》一章谈到《十日谈》里对花园的描写,说:“艺术既不支配自然(像凡尔赛宫园林那样),也不刻意突出自然(一如盛行于18世纪英国的自然风景园),而是与自然携手共创一个既高度形式化又完全"自然"的富于人情味的空间换言之,艺术以非正式的方式展示大自然的款款风物。”如果我们能从这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里获得花园的灵感,或许我们今天的北京城可能是另一番景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