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新闻| 当前位置:园林吧 > 行业热点 > 北京统筹“林”“水”发展建宜居生态环境

北京统筹“林”“水”发展建宜居生态环境

来源:新华08网 2011-10-20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北京市2008年底决定为郊区每座新城建设一个有水有林的滨河森林公园,打造“以水为魂、以林为体、林水相依”的生态环境,提升新城环境品质。截至今年8月底,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已完成工程建设投资30.3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已安排26.9亿元,各区县已拨付征地拆迁投资约26亿元。目前通州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南区、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延庆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期、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期已建成并免费开放,今年底这4个公园将全部完工,其余7个公园预计2012年底前基本建成。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总面积将达10.2万亩,全部免费开放。

  郊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建设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效益。北京相关区县表示,先将大片土地建设为公园,早拆迁早利用,可减少巨大拆迁成本;公园建成后大幅提高新城环境质量,也提高周边土地开发利用价格,一减一增,为新城建设节约了成本。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四环附近建设第一道绿化隔离带,规划总面积约297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目前已实现绿化面积约126平方公里。郊野公园建设是对第一道绿化隔离带进行近自然化、公园化改造,拓展功能,服务市民。

  北京市从2007年起开始建设郊野公园,按照“以野为魂、以林为体、因地自宜、自然朴野、健康生态”理念,推动园林绿化功能由生态景观向休闲服务升级。目前全市共建设郊野公园48个,约3.9万亩。郊野公园与颐和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等在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地区形成7.9万亩公园,基本形成沿东北五环和西南四环的郊野公园环。

  从2008年起,北京市在中心城区选择空间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代征绿地建设休闲森林公园,既增加中心城区绿地总量、丰富绿化体系层级,也满足市民就近健身休闲的需求。2010年建成城市休闲森林公园6个,约33公顷。

  加强统筹继续促进水资源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印春表示,北京在森林建设实践中体会到,一要使城市森林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统筹考虑,实现与城市水系的融合,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分布、水资源利用的统筹;二是城市森林建设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处理好环境用地与开发建设用地的关系,向有限的城市空间要土地效益;三是城市森林功能应向休闲转变,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容量和生活品质,提高服务市民的功能,让市民方便地享受。北京将继续统筹水资源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为当代市民和子孙后代打造宜居家园。

  继续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为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用水保障。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城新建污水处理厂按再生水厂标准一步建成。到2015年全市再生水生产能力将超过1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供水量将占到全市用水量的1/4,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继续加强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大尺度森林绿地,进一步夯实“两轴、三环、十放射、多中心”的城市森林体系。加快规划建设南中轴森林公园等大规模集中成片绿地。积极推动中心城立体绿化建设,在中心城河湖水系沿岸建设滨河林带。千方百计增加中心城绿化面积,继续推动园林绿化功能从生态景观向休闲服务升级。

  继续加快河湖水系治理。升级改造河道水系两侧绿地,通过水与绿的融合,挖掘河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建设西部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实现湖泊溪流相连的自然景观;实施跨流域调水,再现潮白河湖泊水面和芦苇丛生的优美环境;完成北运河流域水系治理,重现古老漕运河道水景。通过生态治理城市河湖水系,合理规划河岸土地空间,建设观水、亲水、近水的休闲滨水空间,打造十大滨水绿线,形成“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的滨水景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