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国家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我国是花卉资源大国,观赏植物 种质资源丰富,达113科,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名花,如梅花、牡丹、菊花、百合、山茶和杜鹃等都原产于我国,品种多达数百个,为产业科研提高品质、丰富品种奠定了资源的基础。
近年来,花卉 科研成绩显著,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截至到2010年3月底,农业部受理的花卉新品种申请共396件,涉及到9个属,其中我国花卉新品种申请共211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云南省花卉企业和科研单位共育成花卉新品种51个,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芽变选育出“冰清”月季品种,远销欧美和日本。
花卉栽培生产技术也获得较大突破,种苗种球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组培脱毒技术在花卉上的推广应用根本性地提升了我国花卉种苗种球的生产质量;花期调控技术和促成栽培技术等精准化栽培技术实现目标花期生产和供应;在切花、草花方面,克服连作障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让“贫困村”变成“老板村”
去年,全国花卉销售额750多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鲜切花 类销售额增长40.6%。同时,花农收入节节攀升。山西省太谷县南咸阳村靠种植观赏苗木 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的招贤村,种植花木4000余亩,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000元以上,该村由过去的“贫困村”成为了现在的“老板村”。河南省鄢陵县共有花卉专业村122个,各类花木公司730多家,从业人员18万人,花卉种植面积58万亩,2300多个品种,总产值30.4亿元,花农人均年纯收入12280多元。贵州省每年春秋两季以观赏李花、桃花、油菜花、菊花为主的“金海雪山节”、“桃花节”、“菊展”就吸引城镇居民达70余万人次,仅农家乐餐饮消费一项就增加收入700多万元。
花卉出口 稳步增加
2009年,欧美传统花卉生产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减少,我国花卉企业抓住机遇,着力开发东盟、中亚和中东新兴市场,花卉产品总出口额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云南省花卉出口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继续领跑全国,东盟市场已成为云南省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额占花卉总出口额的60%多,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
从出口花卉产品类别构成上看,鲜切花类出口额2.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4%。主要出口国是日本、荷兰、韩国、美国、新加坡及泰国等。近年来我国种苗出口呈现了快速发展势态,最集中的出口目的地是荷兰、日本、韩国及美国等,主要出口省市为上海和广东。从进口花卉产品类别构成上看,种球进口金额所占份额最多,超过50%。其次是鲜切花和种苗进口,均为20%多。
当前我国花卉贸易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中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合作颇为密切,这主要缘于地域接近、运输成本低以及资源互补等因素;二是与荷兰贸易往来较多,进一步与全球花卉市场对接;三是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有较多进出口双向贸易联系;四是与南美洲智利等国家有较频繁单向合作,与其他国家的多边合作,使得花卉行业的出口稳步增长,使得国内的花卉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