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论文| 当前位置:园林吧 > 行业热点 > 上海植物园兰室植物配置景观浅议

上海植物园兰室植物配置景观浅议

来源:互联网 2011-12-29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新型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手法,值得人们探讨和研究。植物配置景观除了围绕一定的主题思想和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应满足游客观赏游览的需要。下面以上海植物园兰室植物配置进行景观上的简要分析。

  上海植物园兰室早在50年代就在朱德元帅的亲切关怀下,由上海市园林处领导计划筹建。1978年上海植物园建成开放时,兰室已具有占地2800m2、2000多盆兰花、100多个品种的规模。1982年2月曾举办过轰动上海的春兰展览。后因安全问题,兰室未再对外开放,只为保护品种而工作。1998年上海植物园计划扩建兰室,重新对外开放,让广大的游客更多地了解、认识中国这一着名的传统花卉。新建兰室开放区,位于原兰室的东侧,占地4600m2,是利用原地形改建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园中园。已于2001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

  1、上海植物园兰室概况

  兰室位于植物园中心部位,基本上四面环水,北临盆景园,南侧是环保植物区,东与即将建成的高架温室相望,西与植物大楼毗邻。分为兰文化展示区、北部山林区、南部开阔区、温室及生产、养护区(原有兰室),主要收集中国兰花品种。

  2、上海植物园兰室植物配置特点

  中国兰花有君子之风,高洁、素雅、脱俗,因而整个兰室的环境景观布置也要围绕兰花这一主题特色,不同于常规的园林景观布置。首先,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兰室建筑格局也是古典建筑风格,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上不仅要选大树、壮年苗木,而且必须有一部分古老的树桩和盆景烘托环境气氛。其次,兰花是一种清香高雅的植物,不宜做成百花园。色泽过于艳丽、香味过于浓重的花木与整体环境并不协调,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破坏兰室独有的面貌。植物材料的选择上也应偏向于中国传统花木,不适于种植那些代表南国风光或异国情调的树木。考虑到兰室不仅是一座中国传统古典庭院园林,而且必须满足游客观赏游览的需要,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园林种植手法。兰室原有乔木保留较多,尤其是水杉,已形成了一种较荫翳的环境空间,因而种植重点应放在中、下层植被上,以丰富植物层次。

  3、景区、景点配置

  (1)兰文化欣赏区——传统式的配置手法 进入兰室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天井,几丛翠竹,错落有致的叠石小景,轻轻点出园内古典园林丰富的内涵。使游客未入园中就有景可赏。

  兰文化欣赏区建筑较密集,主要由兰文化室、茶室、门厅、轩、管理房等组成。由于建筑占地较多、绿地面积显得相对狭小,因而种植量要求精炼、品种丰富、姿态古老苍劲以与建筑和谐搭配。配置手法多种多样才能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游人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观赏到丰富的景致。红花檵木、青枫、梅花、五针松等多种树桩、盆景,不仅表达出兰文化的悠远历史,而且能独立成景。园内几棵主要桩景配置的位置非常重要,采用自然的不等边三角形布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可以形成一副优美的风景画面。

  庭院建筑的游廊曲折迂回,形成了许多的建筑边角,处理好这些地方的植物配置也是一个关键。如兰文化室建筑体量较大,在其一角就种植了一株高大乔木——白玉兰,掩去建筑的一角,视觉上缩小了建筑的体量,缓冲了建筑与空间之间对比的巨大差异。白玉兰又是上海的市花,花色洁白,植于此还可营造引人注目的早春园林景观。中国传统种植手法虽然多以自然不对称的形式出现,但在局部,尤其是建筑周边也可采用相对规则的形式出现,以免整体过于杂乱。如茶室门前对植的两棵大山茶花,便与建筑厚重的体量感相呼应。

  (2)北部山林区——自然式栽植 山的魅力,在于它的俊美,给人以雄伟感、壮美感,更何况兰花原始的生长环境就是山林、林缘或茂密的树木下,因此兰室内必定要有起伏的地形,模拟其生态条件。有了山还必需有水。山石间溪流潆洄曲折,呈现出幽静的美感,再经过花草树木的装点,就能显现出勃勃生机。

  寓意山林,各种树木自然不可缺少。春季,杜鹃盛开,两棵大樱花树预示着山林的复苏;夏季,金灿灿的金丝桃铺满山头,几枝紫薇点缀其间;而在秋季,山上枫树成林,可以预见经霜后,枫叶染红,与晚霞交相辉映;冬季,珊瑚树配以罗汉松更易形成古木参天、林木森森的景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