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三、改善环境
一是调节气候: 夏季园林植物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作用。绿色植物能吸收60%~ 80% 的光能和90% 的辐射能,特别是树冠高大的树木如行道树可阻挡太阳直接辐射, 增加阴凉面积, 使树冠下的温度比冠外的低2~ 5 度。而且由于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湿度提高, 使人们感到非常舒适。据调查, 如绿化覆盖率达到50% , 夏季可降低4. 2℃。树种配置合理的城市园林会增加空气相对湿度54%。而到了冬春季节, 成片的园林植物特别是防护林则可降低风速, 并起到增温的作用。
二是改善空气质量。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粉尘、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 而许多植物都能吸附和抵抗这些污染物的危害。如松林每天可从1 立方米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硫20 克, 刺槐、大叶黄杨具有很强的吸氟能力, 木槿、合欢、紫荆等具有较强的抗氯能力。树木花草枝叶能吸附灰尘及悬浮颗粒, 随降水冲刷到地面, 每公顷绿地每年滞尘几百公斤—几十吨。特别是叶表面粗糙有茸毛以及能分泌黏性油脂或叶浆的可附着大量的灰尘。因此园林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过滤器”, 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剧增及工业废气排放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氧气浓度降低。园林植物则可通过光合作用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据试验, 10 平方米树木可把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而且叶片和花朵还能吸收和掩盖一些气味。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 从而使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降低噪音。城市工厂多, 交通繁忙, 噪音危害相当严重。而绿色树木对声波有散射、吸收作用, 可降低噪音。如宽阔高大浓密树丛可降低声音5—19 分贝, 一条10 米宽的绿化带可降低噪音20% —30% , 一般噪音与居民之间有三十米宽林带可使居民安静。
四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树木的枝叶覆盖着地面, 当雨水下落时首先冲击树冠, 不致直接冲击土壤表面, 可以减少表土的流失。树冠本身还截留一定数量的水, 不使其降落地面。如松树树冠可拦阻雨水40% , 阔叶树拦截20%。并且树木具有庞大发达的根系, 固着土壤, 通过树木的根系和地面的落叶及地被植物, 既涵养了水源, 也保持了水土。此外, 园林植物还有治病、防病等功效。总之, 园林植物与我们息息相关, 他在美化环境, 保护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任何其他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赏花说园》. 周武忠主编.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胡长龙编著.
《城市环境绿化景观》. 李尚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