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 当前位置:园林吧 > 规划设计 > 许正中:详解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

许正中:详解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

来源:互联网 2011-08-14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空间规划代替时间规划保持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规划和以往五年规划最大的区别就是主体功能区的推行,这是第一次以空间规划替代时间规划。从“一五”到“十一五”,都是以时间为轴来布局。而“十二五”不仅有时间规划,还有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这是中央在我国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布局。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资源、环境、气候、人口等对中国的国土重新进行规划。从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的转型。农业社会是以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而随着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作用明显降低,在每一块土地上都承载人口、经济和环境已经变得不可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追赶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环境大量的浪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于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被提出,它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把整个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优化开发区主要是指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等,这些地区规模性开发强度已经很大,深圳达到40%多,北京也有20%多,而日本、荷兰的开发强度是百分之十几,英国仅有6%.而这三个城市群的面积占国土的14%,人口也占14%,GDP却占了将近40%.这些地区的开发强度过大,需要优化结构发展。

  重点开发区要解决的是增长的问题,规划以中西部为主划分了十大城市群,这些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可以承接禁止开发区转移来的人口,有条件聚集发展经济。限制开发区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地区,一方面要集约化,另一方面又要提供农产品(000061)和生态产品,既要调节生态,又要提供产品、保障人居。禁止开发区并不是禁止发展,而是需要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比如三江源水源地、历史文化遗产、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等。

  按照过去的发展思路,表面看我们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却会突然发现,我们各方面的资源都存在短缺现象。过去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空间规划代替时间规划,以空间为主进行时序开发,这是基于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主体功能区”的“主体”可以有主有次

  主体功能区的主体,就是要有主有次。在优化开发区里也要限制或禁止发展。就像芝加哥,在建市之初沿着密西根湖放了很大的一片作为绿地,千禧公园就在这里。纽约也有一个中央公园是禁止开发、受法律保护的。而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华人街只有1平方公里,就安排就业40万人,容纳了2000多家世界级的金融机构,300多家世界500强总部,对世界GDP的增长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这么密集开发的地方也有限制、有禁止、有优化的。同样,禁止开发区也不是完全禁止的,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发一些适宜的旅游资源。而限制开发区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适宜发展农业的农产品主产区,在该地区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可以大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而另一部分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承载力薄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可以适当增加生态农业的发展。

  因此,主体功能区中四类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主有次、相互包容、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推行一定要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法律的刚性,这样才能解决危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