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景观下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导语:本文通过手法运用、色彩选择、中国传统符号的使用以及空间营造四个方面说明了在大景观下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图文结合,从框景漏景等手法运用等多个角度对主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是景观设计师针对大景观背景下的“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的好资料。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新中式” 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新中式”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既使得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也能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同时也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一、手法的应用
框景的使用
漏景手法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障景的造园手法则多用彩陶、青铜、漆文化和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景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漏景的造园手法则有利于丰富景观层次,采用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