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规划研究
2.3 搜寻目标--战略分析
(1)拟解决的问题:如何证明目标的存在。
(2)成果期待:通过战略分析,明确项目定位。
(3)工作时间:一周(第2周)。
(4)工作地点:图书馆、网站、相关工作区域、工作室。
(5)方法先建立一个统一的坐标系,在这一坐标系中寻找目标。
上述第一个星期内的头脑风暴的结果是一些相对清晰,但仍然很模糊的目标,将在下面的一周时间内,通过一个系统的方法和逻辑过程,进一步加以明晰。正如望远镜聚焦镜中的标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由时间轴和空间轴构成。
时间轴:在这条轴上,每个方案组将沿着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发达国家发展的轨迹,寻找、判断、接近和预测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文化产业体现在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律;文化产业体现在技术的进步过程,发展趋势及其与产业的关系;文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文化体现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产业化的趋势。
通过对文化在时间轴上演进的一般规律的分析,以及文化产业化过程的一般性过程的分析,保证使我们对目标的搜寻能沿着一条与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相一致的道路前进。
空间轴:沿这条轴,每个方案组将从全球,全国、区域及地方等各个不同空间尺度上寻找大环文化产业园的位置,寻找其与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分布、交通联系及信息联系等关系,以明确其功能和结构。
其中分别在第12天和第14天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式的汇报,每个方案组就其方案进行证实和证伪,委托方(朝阳区人民政府和文化委员会领导、专家)共同参与头脑风暴过程。这是一个逻辑的分析加头脑风暴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最终成果将是一系列建立在系统分析和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基础上的,比较明确的战略目标,成为下一阶段对方案本身明晰化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最终结果,明确为以下四个战略目标:
(1)艺术之轮:围绕艺术的教育、创作、生产和市场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
(2)国际数码设计港:围绕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设计而形成的产业园区;
(3)艺术生态群落:体现未来艺术与生态生活方式的理想家园;
(4)影视之环:以影视艺术为核心的主题文化产业园区。
2.4 明确目标--内容策划
(1)拟解决的司题:目标应包含什么内容。
(2)成果期待:明确的内容清单。
(3)工作时间:一周(第3周)。
(4)工作地点:图书馆、网站、工作室。
(5)方法:文化产业内部生态关系分析+头脑风暴。
基于上两周的成果,对已确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内容的明确化。
每个方案组就既定的战略目标进行系统的解剖,根据文化产业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分析其构成及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艺术教育与艺术家、学生及工作室以及艺术品的市场化等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文化产业系统内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分析。通过这些分析,评价和确定一个文化产业需要有一个怎样的“生物链”才能健康的运转。因此确定一个相当清晰的项目(元素)内容清单。在此系统的分析基础上,经过头脑风暴阶段,又将其进一步完善。
2.5 呈示目标--空间布局设计(1)拟解决的问题:如何将内容清单和文化产业链在空间上体现出来。
(2)成果期待:目标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3)工作时间:一周(第4周)。
(4)工作地点:工作室。
(5)方法景观元素之间的过程与格局分析。
基于前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各元素间空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其物流、能流、人流及信息流的以确定各景观元素(文化产业园内的功能体)的空间格局,具体讲,本阶段分为四个步骤,即:第一步,功能体关系示意图(bubble map):明确功能体之间的上下、左右关系;第二步,功能分区图(zonning map):明确功能在空间上的总体分布;第三步,结构设计(structuring map):明确交通、建筑、开放空间、绿地系统等格局;第四步,效果(illustrating design)。 2.6 评价目标--给决策者的参考(1)拟解决的问题:所设计的方案是否满足最初设想的目标?
(2)成果期待:对多个方案分别进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3)工作时间:三天(第5周)。
(4)工作地点:图书馆、工作室、网络。
(5)方法:经济效益可根据投入产出的模型进行分析;生态效益根据生态经济学等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社会效益充分考虑文化产业园区对国家、北京市及当地的社会影响,及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
3 结论如同猎人打猎一般,大环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过程是一个搜寻目标并不断明晰化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可辩护的规划过程,六个步骤是一个线性的设计过程,这仅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在整个过程中还有多次的、非线性的反馈和循环,以及逆向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