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的北京,风水的再思考
一、背景及问题
随着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人类社会普遍面临气候变暖、资源紧张和生态恶化等问题。过去多水的城市如今不得不面对无水可用的窘境。随着工业化、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过去多水的北京现在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可用水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30。
缺水不仅造成生活的不便或美学的损失,也带来了生态危机。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北京面临的严重水危机并没有得到城市规划师的足够重视。规划师们仍然以风水的名义在新区建设中规划大体量的人工水体。以求所谓的“藏风得水”,或是视觉上的美感。而这种做法从风水和现在生态学的角度看都是错误的。
现在的大型人工水体没有天然水源,只能依靠人工补水,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另外,蒸发损失也使水体需要不断地补水。为了防止渗漏,水体通常采用防水材料,阻断其与土壤和地下水的联系。没有天然的下游,再加上装饰性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有限,因此水容易变质和富营养化。为了让水流动起来。必须使用水泵来制造循环,这又将消耗大量的能源。虽然水的蒸发可以增加局部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但是在目前干燥的情况下,水分很快就被蒸发到高空,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仍得不到明显改善。而且,当水质恶化时,蒸发很可能会加重空气中的臭味。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运用风水原则的规划正在使北京变得更加干旱。
二、可能的解决方法
解决全球性的城市缺水问题非常困难,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人口众多的超大城市。但是,基于对风水原则的反思,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1)强调水的重要性。水是生物生存的根本元素,也是经济的根本元素。更是生活的根本元素。没有水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存在和发展,风景园林师应该把这个概念放在规划和设计的首位。
2)鼓励节约用水。除了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节约之外。还应该减少不必要的景观用水,特别是大面积的没有树荫遮盖的水体。另外。在植物选择方面,尽量使用耗水低的树种。
3)寻找新的水资源,特别是被我们忽视的水源。如雨水和中水。目前雨水和中水的利用已经开始起步,但是仍需要鼓励和提倡。如何将雨水收集、中水和风景园林更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仍然是风景园林师研究的方向。
4)强调水质管理。仅靠河流的生态系统已经无法解决现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了。政府应该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尽量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来湿地净化污水的能力被过于强调。这样就容易导致误会,以为湿地可以替代污水处理设施。更重要的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缺乏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技术支持,实际做出来的湿地并不能真正发挥设计概念中提出的功能,甚至与一般水池无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使用中水和人工湿地,如果成功的话将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5)调整风水原则。风水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即使它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现在也应该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曾经正确但现在不适用的原则需要改变。例如,大型的露天水体就不适合现在的缺水城市,特别是当它的水源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也许地下水体是更好的方式。可以在上面修建绿地。在水危机面前。风景园林师应该积极回应,不仅是作为一个节约用水的居民,更重要的是利用专业技能为船决水资源危机作出贡献。
三、结语
自从工业时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似乎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改变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法。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自然条件被逐渐忽视。例如,在低洼地建城市,用水坝来阻挡洪水;在水资源缺乏的地方建设城市。依靠管道来给水;卫生问不设置窗子通风,而是使用排风系统;填埋自然的湿地系统,建造污水处理厂来处理污水。在危机到来之前,一切似乎都是那样合理。然而。当海平面逐渐上升,水资源越来越少,能源越来越缺乏,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对自然的蔑视则显得那么可笑。
当我们再次强调设计结合自然时,风水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它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几千年前的风水也无法对今天出现的所有问题提出解决之道。但是风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告诉人们尊重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资源。作为当代的风景园林师,我们需要关注场地和生态,设计结合自然,营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