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植物的含义、特点及5种常见栽培种类
一、概述
能用植株的某个部位捕捉活的昆虫或小动物,并能分泌消化液,将虫体消化吸收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这是一种生态适应,这种植物多生于长期缺乏氮素养料的土壤或沼泽中,具有诱捕昆虫及其他小动物的变态叶。
世界上大约有500种食虫植物,分属于7个科16个属,几乎遍布全世界,但以南半球最多。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叶扁平,叶缘有刺,可以合起来,如捕蝇草类;一类是叶子成囊状的捕虫囊,如猪笼草、瓶子草类;再有一类是叶面有可分泌汁液的纤毛,通过黏液粘住猎物,如茅膏菜类。
食虫植物因为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差,长期生活在缺乏氮素的环境(如热带、亚热带的沼泽地)中,假如完全依靠根系吸收的氮素来维持生活,那么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早就被淘汰了。迫于生存的压力,食虫植物获得了捕捉动物的能力,可以从被消化的动物中补充氮素。食虫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利用特殊的器官捕食昆虫,也能依靠外界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因此,食虫植物是一种奇特的兼有两种营养方式的绿色开花植物。
室内栽培不易成功,要求土壤和空气湿度都高,偶尔需提供小昆虫。用雨水浇灌较好。
二、常见栽培种类
1.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
科属:猪笼草科猪笼草属
别名:猪仔笼
英名:Pitcher Plant. Lommon Nepenthes
栽培类型: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
园林用途:盆栽悬吊观赏
放置位置:冬季全光,夏季半荫;生长
适温22-30℃
●植株匍匐状。茎基部产生分枝。叶小而多汁,脆弱,纺锤形,紧密地重叠在一起,形似松鼠尾巴。花小,深玫瑰红色;花期春季。
●喜温暖,不耐寒;喜光,稍耐荫;要求通风良好;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以扦插或分株繁殖,除冬季外,春、夏、秋均可进行。全叶插或切10cm的茎段,去掉下面2.5cm长茎上的叶扦插。脱落的叶子也可以发根。管理粗放,易成活。生长适温20-30℃,冬季需保持5-10℃以上温度,注意勿使其受冻害;浇水不宜过多,水多易烂,冬季尤其不宜多浇水。
●植株灰绿色,株形似松鼠尾,柔弱而不失刚劲,是奇特的小型盆花。
株高:20 - 40cm 观赏部位:捕虫囊
分布于中国华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半岛至澳大利亚北部,生于丘陵灌丛或小溪边。本属约7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
●猪笼草类,植株小,以蔓性种类居多,自生于高温、多湿的丛林内,附生于树上。叶大,互生,革质,椭圆状矩圆形,基部扁平,先端成袋状,一般称为捕虫囊;袋内能分泌黏性汁液,可溺死落入袋中的昆虫,进而将其分解吸收。雌雄异株;总状花序,长30cm;无花瓣,萼片红褐色。蒴果,种子多数。
目前栽培的多为园艺品种。大型种捕虫囊长度为30cm,宽8- 12cm,具深红色斑纹,十分美丽,是最容易种植、最受欢迎的品种。‘紫斑猪笼草’黄绿色底具红斑,捕虫囊长10-35cm,宽3-8,也很美丽。
●叶披针形,先端有叶须,端部膨大成囊状,上部有盖。人工栽培时捕虫囊失去功能。
●喜高温、多湿,不耐寒,生育温度22-30℃。喜半荫,避免夏季阳光直射。湿度过低将不会形成捕虫囊。
●播种或扦插繁殖。扦插于春夏间进行,取顶芽作插穗,基部包上水苔再扦插。
栽于透水性好的容器中,培养基质可全用水苔。栽时根易断,须细心操作:宜于荫棚下栽培。夏季注意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同时注意通风良好。浇水以微酸性为好。生长期需经常施肥。栽培中要注意不要触及袋囊,否则极易引起腐烂。
●猪笼草是一种新奇有趣的观赏植物,造型奇特的捕虫囊是其主要观赏部位,适宜盆栽悬吊观赏。
2.瓶子草Sarracenia purpurea
科属:瓶子草科瓶子草属 放置环境:全光;高湿;生长适温18-28℃
英名:Common Pitcher Plant, 株高:30cm
Side-saddle Flower 花色:紫或绿紫
栽培类型: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 花期:4-5月
园林用途:盆栽观赏
“purpurea”意为“紫红色的”。原产于北美洲加拿大东海岸附近至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北部一带。具代表性的有灰色种、淡黄色种、紫色种、红色种等。
●无茎。叶基生,莲座状着生;春天长出的叶呈筒状直立,如喇叭开口.上有盖,种类不同,色彩也不同,无论色彩、形状都十分有趣;夏天生出的叶呈剑状,较少见;筒状叶内壁下方密生细毛,小虫一旦落入,即难逃逸。花茎直立,高约30cm;花单生,下垂,紫色或绿紫色,花形奇特;雌蕊的柱头先端如伞状展开,形成花柱板,十分罕见。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不耐旱,忌碱性水;要求疏松透气的栽培基质,一般以水苔栽培为宜。
●多用分株或播种繁殖。分株于春天结合换盆进行。播种于秋季进行,春天发芽。
夏天宜于荫棚下培养,需经常浇水、喷雾,以降低温度,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可适当降低湿度,越冬温度5-8℃为宜。
●瓶子草亦作为奇趣植物盆栽观赏。
其他常见食虫植物:
①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产自美国东部的沼泽地。植株从根茎长出多个捕捉器,下部为具翼的柄,上部演化成瓣状物,内壁长有敏感的刺毛,一旦感觉到昆虫“光临”,就会迅速合拢,叶边的齿状刺互相卡住,使昆虫不得逃脱。
②茅膏菜(毛毡苔)(Drosera rotundifolia):茅膏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中国也有分布。植株平铺于地面,叶片近圆形,生满紫红色腺毛,能分泌出发亮的黏液捕食昆虫。这种黏液还带有一种香甜的气味,以引诱昆虫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