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花卉| 当前位置:园林吧 > 园林植物 > 园林树木的意境美(联想美)

园林树木的意境美(联想美)

来源:园林吧 2010-03-29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通常易为人们注意的是植物的形体美和色彩美,以及嗅觉感知的芳香美,听觉感知的声音美等。除此以外,树木(植物)尚具有一种比较抽象的,但却是极富于思想感情的美,即联想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其他如松、柏因四季常青,又象征着长寿、永年,紫荆象征兄弟和睦,含笑表示深情,红豆表示相思、恋念,而对于杨树、柳树,却有“白杨萧萧”表示惆怅、伤感,“垂柳依依”表示感情上的依依不舍、惜别等。在民间,传统上更有所谓“玉、堂、春、富、贵”的观念,对此,有的认为是粗俗的观念,但是在某些地区,广大的民间却喜欢在欢乐的节日里,家中能有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开放,哪怕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在家中盛开,就会给其带来全年精神上的快乐与安慰=实际上,这种民间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习俗是不应受到贬责的,园林工作者应当热情地给予支持,使千家万户都能有名花盛开。

  树木联想美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它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水平、社会的历史发展等有关。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在欣赏、讴歌大自然中的植物美时,曾将许多植物的形象美概念化或人格化,赋予丰富的感情。事实上,不仅中国如此,其他许多国家亦均有此情况,例如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情,每当樱花盛开的季节,男女老幼载歌载舞,举国欢腾;加拿大以糖槭树象征着祖国大地,将树叶图案绘在国旗上。中国亦习惯以桑、梓代表乡里,出现于文学中。一个较著名的例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在德国柏林建立一座苏军纪念碑;在长轴线的焦点,巍然矗立着抗击法西斯、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威武战士抱着儿童的雕像;军旗倾斜表示庄严的哀悼,母亲雕像垂着头沉浸于深深的悲痛之中,在母亲雕像旁配植着垂枝白桦,白桦是俄罗斯的乡土树种,垂枝表示哀思。这组配植使我们想象到来自远方祖国家乡的母亲,不远万里来到异国想探视久久思念的儿子,但当她得知爱子已牺牲而来到墓地时的心情。这组配植是非常成功的,当你细细品味时总是感人泪下,从而唤起反对法西斯、保卫世界和平的感情。还会觉得战士的英灵也会得到慰藉,因为他得到人民的尊重并且有母亲和家乡的草木在身旁陪伴而不会感觉是在异国他乡。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毛主席纪念堂南面的松林配植也是较好的例子。

  植物的联想美,如前所述,多是由文化传统逐渐形成的,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会转变的。例如“白杨萧萧”是由于旧时代,一般的民家多将其植于墓地而形成的,但是在现代却由于白杨生长迅速,枝干挺拔,叶近革质而有光泽,具有浓荫匝地的效果,所以成为良好的普遍绿化树种,即时代变了,绿化环境变了,所形成的景观变了,游人的心理感受也变了,所以当微风吹拂时就不会有“萧萧愁煞人”的感觉。相反地,如配植在公园的安静休息区中却会产生“远方鼓瑟”、“万籁有声”的安静松弛感而收到充分休息的效果。又如梅花,旧时代总是受文人“疏影横斜”的影响,带有孤芳自赏的情调,而现在却应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富有积极意义和高尚理想的内容去转化它。

  总之,园林工作者应善于继承和发展树木的联想美,将其精巧地运用于树木(植物)的配植艺术中,充分发挥树木(植物)美对人们精神文明的培育作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