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花卉| 当前位置:园林吧 > 园林植物 > 植物自然群体和栽培群体的组成结构

植物自然群体和栽培群体的组成结构

来源:园林吧 2010-03-28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一、植物自然群体的组成结构
        各种自然群体均由一定的植物所组成,并有其形貌上的特征。
        (一)群体的组成成分群体是由不同的植物种类(成分)所组成,但各个种类在数量上并不是均等的,在群体中那种数量最多或数量虽不太多但所占面积却最大的主要成分,即称为“优势种”。优势种可以是一种或一种以上(有的生态学家称为“建群种”)。优势种是本群体的主导者,对群体的影响最大。
        (二)群体的外貌
        1.优势种的生活型    群体的外貌主要取决于优势种的生活型。例如一片针叶树群体,其优势种为云杉时,则群体的外形呈现尖峭突立的林冠线,若优势种为偃柏时,则形成一片贴伏地面的、低矮的、宛如波涛起伏的外貌。
        2.密度群体中植物个体的疏密程度与群体的外貌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稀疏的松林与浓郁的松林有着不同的外貌。此外,具有不同优势种的群体,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度也极不相同,例如沙漠中的一些植物群落常表现为极稀疏的外貌,而竹林则呈浓密的丛聚外貌。
        群体的“疏密度”一般均用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表示。与“疏密度”有一定关系的是树冠的“郁闭度”和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它们均可用“十分法”来表示。以树木而论,树林中完全不见天日者为10,树冠遮荫面积与露天面积相等者为5,其余则依次按比例类推。
        3.种类的多寡群体中种类的多少,对其外貌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单纯一种树木的林丛常形成高度一致的线条,而如果是多种树木生长在一起时,则无论在群体的立面上或平面上的轮廓、线条,都可有不同的变化。
    4.色相各种群体所具有的色彩形相称为色相。例如针叶林常呈蓝绿色,柳树林呈浅绿色,银白杨树林则呈碧绿与银光闪烁的色相。
        5.季相    由于季节的不同,在同一地区所产生不同的群落形相就称为季相。例如春季在山旁、岸边到处可见堇菜、二月兰等蓝堇色的花朵,不久则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布满各处,入夏则羊胡子草的新穗形成一片褐黄色浮于绿色的叶丛上,暮秋则银色的白茅迎风飞舞,即是在一年四季之中表现为不同的形、色。
        以同一个群体而言,一年四季中由于优势种的物候变化以及相应的可能引起群体组成结构的某些变化,也都会使该群体呈现有季相的变化。
        6.植物生活期的长短由于优势种寿命长短的不同,亦可影响群体的外貌。例如多年生树种和一、二年生或短期生草本植物的多少,可以决定季相变化的大小。
        7.群体的分层现象各地区各种不同的植物群体,常有不同的垂直结构“层次”。“层次”少的如荒漠地区的植物通常只有一层;“层次”多的如热带雨林中常达六、七层以上。这种“层次”的形成是依植物种的高矮及不同的生态要求而形成的。除了地上部的分层现象外,
在地下部,各种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也是有着分层现象的。
        在热带雨林中,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很多,它们不能自己直立而是依附于各层中的直立植物,不能自己独立地形成层次,这些就被称为“层间植物”或“填空植物”。
        8.层片    “层片”与上述分层现象中的“层次”概念较易}昆淆。“层次”是指群体从结构的高低来划分的,即着重于形态方面,而“层片”则是着重于从生态学方面划分的。在一般情况下,按较大的生活型类群划分时,则层片与层次是相同的,即大高位芽植物层片即为乔木层,矮高位芽植物层片即为灌木层。但是,当按较细的生活型单位划分时,则层片与层次的内容就不同了,例如在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混交群体中,从较细的生活型分类来讲,可分为常绿高位芽植物与落叶高位芽植物等2个层片,但从群体的形态结构高度来讲均属于垂直结构的第一层次,即二者属于同一层次。从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来讲,层片则更好地表明了其生态作用,因为落叶层片与常绿层片对其下层的植物及土壤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层片的水平分布不同,在其下层常形成具有不同习性植物形成小块组群的镶嵌状的水平分布。
  二、栽培群体的组成结构
        栽培群体完全是人为创造的,其中有采用单纯种类的种植方式,亦有采用间作、套种或立体混交的各种配植方式;因此,其组成结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栽培群体所表现的形貌亦受组成成分、主要的植物种类、栽植的密度和方式等因子所制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