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耐荫力
在园林建设实际工作中,掌握各种树木的耐荫力是非常有用的。
(一)华北习见乔木耐荫能力的顺序
(从强到弱排列)冷杉属、云杉属、椴属、千金榆、槭属、红松、裂叶榆、圆柏、槐、水曲柳、胡桃楸、赤扬、春榆、白榆、板栗、黄檗、华山松、白皮松、油松、风桦、红桦、辽东栎、蒙古栎、白蜡树、槲树、栓皮栎、臭椿、刺槐、黑桦、白桦、杨属、柳属、落叶松属。
(二)判断树木耐荫性的标准
1.生理指标法
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是与光强有密切关系的,当光强减弱到一定程度时,树木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量恰好与其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亦提高,因而产生有机物质的积累,但是当光强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就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耐荫性强的树种其光补偿点较低,有的仅为100-300lx,而不耐荫的喜光树则为1000lx荫性强的树种其光饱和点较低,有的为5000-10000lx,而一些喜光树的光饱合点可达50000lx以上,就一般树种而言在20000~ 50000lx之间。因此从测定树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上可以判断其对光照的需求程度。但是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随生境条件的其他因子以及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不同的部位而改变的。例如红松的补偿点,在郁闭的林下为70lx,在半荫处为100lx,在全光下为150lx,相差达一倍以上。
此外,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又可影响到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强度从而亦影响到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数值,因此在判断植物的耐荫性时需要综合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2.形态指标法
有经验的园林工作者根据树木的外部形态常可以大致推知其耐荫性,方法简便迅速,其标准有以下几方面:
①树冠呈伞形者多为喜光树,树冠呈圆锥形而枝条紧密者多为耐荫树种。
②树干下部侧枝早行枯落者多为喜光树,下枝不易枯落而且繁茂者多为耐荫树。
③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较淡而质薄,如果是常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者为喜光树。叶幕区浓密,叶色色浓而深且质厚者,如果是常绿树,则其叶可在树上存活多年者为耐荫树。
④常绿性针叶树的叶呈针状者多为喜光树,叶呈扁平或呈鳞片状而表、背区别明显者为耐荫树。
⑤阔叶树中的常绿树多为耐荫树,而落叶树种多为喜光树或中性树。
在园林建设中了解树木的耐荫力是很重要的,例如喜光树的寿命一般较耐荫树为短,但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在进行树木配檀时必需搭配得当。又树木在幼苗、幼树阶段的耐荫性高于成年阶段,即耐荫性常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在同样的庇荫条件下,幼苗可以生存,但幼树即感光照不足,例如红松幼苗在郁闭度0.7-0.8的条件下产苗量最多,但对幼树的健壮生长而言,以0.3 -0.5的郁闭度为适宜。了解这一点,则可以进行科学的管理,适时地提高光照强度。此外,对于同一树种而言,生长在其分布区的南界就比生长在分布区中心的耐荫,而生长在分布区北界的个体较喜光。据维斯纳尔测定,英国槭的相对最低需光量在北纬480(维也纳附近)为1/55,在北纬61.处(挪威南部)为1/37,而在北纬700处则为1/5,同样的树种,海拔愈高,树木的喜光性愈增加。又土壤的肥力也可影响植物的需光量,例如榛子在肥土中相对最低需光量为1/50-1/60,而在瘠土中则为1/18 - 1/20,掌握这些知识,对引种驯化、苗木培育、植物的配植和养护管理以及盆栽植物的培养和催延花期等各方面均会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