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 当前位置:园林吧 > 规划设计 > 园林景观环境及用地选择

园林景观环境及用地选择

来源:园林吧 2010-08-14 【园林吧:园林学习第一门户】 交流论坛

  中国传统园林、庭园的总体设计,首先重视利用天然环境、现状环境,不仅为了节省工料,重要的是得到富有自然景色的庭园总体空间。明代计成在《园冶》相地篇中说:“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用地环境选择得合适,施工用料方案得法,才能为庭园空间设计、具体组景创造优美的自然与人工景色提供前提。其次,选地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古时的环境及用地分为山林、城市、村庄、郊野、宅旁、江湖等。

  近现代也仍然是这些,只是城市中的园林类型增多,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越来越差,人工工程环境越来越多。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创造和发展自然式庭园风格,需要在研究传统庭园理论的同时,寻求适应城市条件的新的设计方法。人们会认识到在现今城市设计中,保护已有自然环境(水面、树林、丘陵地)和尚存的历史园林庭园的重要。因为自然山林、河湖水面、平岗丘陵地势、溪流、古树等都是发展自然式园林和取得“构园得体”的有利条件。具体设计时可将上述问题概括为以下三点。

  1.选择适合构园的自然环境,在保护自然景色的前提下去构园构园
  之所以把山林地、江湖地、郊野地、村庄地等列为佳胜,是体现中国自然式庭园始终提倡的“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重要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对于资金建设力量雄厚、到处充塞着人工建筑的今日园林景观环境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如,山林郊野地,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加之树木成林,已具有了60%的自然景观,再按功能铺砌园路磴道,设置必要的小建筑等人工组景设计,园林景观即可大体构成。如,江湖、水面、溪流环境,经整砌岸边、修整或设计水面湖型,再按组景方法布局,以水面为主体的景园则可自然构成。我国很多传统景园就是按此思想构园的。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重视保护自然景观、过量地动用人工工程,应引以为戒。

  2.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人工构园的方法
  相地合宜和构园得体,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或者说构园得体,大部分源于相地合宜。但构园创作的程度,从来不是单一直线的,而是综合交错的。建筑师、造园师的头脑里常常储存着大量的、并经过典型化了的自然山水景观形象,同时还掌握许多诗人、画家的词意和画谱。因此,他相地的时候,除了因势成章、随宜得景之外,还要借鉴名景和画谱,以达到构园得体。如,计成在相地构园中,曾借鉴过关同(五代)荆浩(后梁)的笔意、画风,谢眺(南北朝)的登览题词之风,以及模仿唐代李昭道的环窗小幅、黄公望(元代)的半壁山水等。以上说明设计创作,利用自然构园过程的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和方法。

  3.人工环境占主体时的构园途径和方法
  在城市中心高中层建筑密集区、建筑广场、中层住宅街坊、小区和建筑庭院街道上构园是最困难的,但它们也是最渴望得到绿地庭园的地方。在建筑空间中构园或平地构园应注意运用以下人工造园的方法。

  (1)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互为陪衬的手法。可以绿树为主,也可以建筑群为主。

  前者种植乔木,后者可为草坪。根据功能和城市景观效果确定。

  (2)用人工工程仿效自然景观的构园方法。凿池筑山是常法(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都是挖池堆山,取得自然山水效果),但要节工惜材,山池景物宜自然幽雅,不可矫揉造作。做假山时要注意山体尺度,山小者易工,避免以人工气魄取胜。

  (3)划分空间与互为因借的方法。平地条件和封闭的建筑空间内构园,要做出舒展、深奥的空间效果,需多借助划分空间和互为因借的手法,并注意建筑形式、尺度以及庭园小筑的作用,如窗景、门景、对景的组景等。

更多